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踏莎行古诗中的春日独思

踏莎行古诗中的春日独思

晨起偶得

清晨推窗,薄雾如纱,远处山峦若隐若现,恰似宋代词人秦观笔下“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”的朦胧意境。今日重读《踏莎行·郴州旅舍》,忽觉千年光阴不过一瞬,春愁依旧萦绕人间。踏莎行三字,本为词牌名,却暗合漫步春草之趣,而我在这微凉四月天,亦生发出无限遐思。

词中天地

“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”——闭目凝神,仿佛见词人独坐驿馆,春寒料峭,杜鹃啼血。这种孤寂与当代都市人的心境竟如此相通。昨日与友人争执,或因琐事烦忧,或因前路迷茫,此刻方知古今情感本就共通。踏莎行一词,不仅是词牌,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隐喻:我们皆在时光长河中踏青而行,时而轻快,时而踟蹰。

春草与人生

午后漫步公园,新生的春草嫩绿柔软,确如词中“草薰风暖”之景。忽忆起欧阳修《踏莎行·候馆梅残》中“离愁渐远渐无穷,迢迢不断如春水”之句。春水潺潺,草色连绵,恰似人生愁绪永无尽头。昨日母亲来电叮嘱,言语间尽是关怀,我却因工作繁忙匆匆挂断,此刻想来,岂非如词人所言“平芜尽处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”?最亲近的人,反而最易被忽略。

暮色沉思

夕阳西下,金色余晖洒满书桌。重读晏殊《踏莎行·小径红稀》,其中“春风不解禁杨花,蒙蒙乱扑行人面”写尽春末夏初的微妙转变。杨花飞舞,本是自然景象,词人却赋予其人性化的“不解”与“乱扑”,这种移情手法令人叫绝。反观自己近日日记,尽是工作琐事,何曾细察过四季更迭的美妙?

古今对话

夜色渐浓,窗外霓虹闪烁。现代人虽不再如古人般吟诗作赋,但情感共鸣从未改变。秦观谪居郴州时写下“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”的天问,与今日我们面对命运无常时的困惑何其相似!或许踏莎行的真谛,不在于词牌格式,而在于那种漫步人生路时既从容又彷徨的姿态。

今日以《踏莎行》为镜,照见古今情思。我们皆是人世间的行者,踏着青草,沐着春风,在愁苦与希冀中前行。当学会如词人般,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审美体验,方能在浮躁世间寻得诗意栖居。夜已深,唯愿明日能更从容地“踏莎行”。

踏莎行·春日赏梨花

踏莎行·春日赏梨花 作者:周胜辉 来源:《东坡赤壁诗词》2019年第03期 万树琼枝,千堆瑞雪。风掀四野春潮勃。春心着意嫁春风,春风便许春心發。 不损冰心,难销玉骨。素颜岂让妖红亵。一生淡雅对凡尘,芳魂零落仍高洁。©2022 Baidu |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| 使用百度前必读 | 文库协议 | 网站地图 | 百度营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