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记戏鱼古诗所见

记戏鱼古诗所见

壬寅年三月初七 晴光潋滟

晨起推窗,见庭前海棠落尽,新绿已成荫。忽忆昨日友人赠青竹钓竿,遂携书卷往城西莲池而去。彼处有白石曲桥、朱漆水阁,正是十五年前初读《戏鱼古诗》的旧地。

一、池光鱼影

春水初涨,浮萍如翠钿散落水面。斜倚栏杆时,忽见三五锦鲤自莲叶间跃出,金鳞映日恍若碎锦。此情此景,恰应了《戏鱼古诗》中“红尾摇波碎晚霞”之句。想来古人观鱼,未必真作嬉戏之想,倒是从那从容姿态中悟得生生不息的天机。

忽有幼童掷饼饵入水,群鱼顿作竞逐之态。其中一尾白地红斑者最为灵巧,每每先夺食而遁,却又转身轻触同伴,俨然让食之意。这般情景,令我想起诗中所言“争食忽相让,此中有真趣”。生物本能之外,何尝没有温厚天性?

二、诗境重逢

展开泛黄的诗卷,字句间似有流水潺潺。这首《戏鱼古诗》原载于《江南野录》,作者已不可考,只知是晚明隐士所作。最爱其中“倏忽散复聚,自在不成行”二句——鱼群忽散忽聚,看似杂乱无章,实则暗合自然韵律。

午后云影掠过水面,鱼群忽沉入深水。正怅然间,却见它们从倒映的柳枝间游出,恍若在虚空之中翱翔。方才领悟诗中“空明游无依,树影亦为乡”的妙处。原来鱼儿嬉戏的不仅是水,更是整片天地倒映的幻境。

三、观鱼三悟

日影西斜时,已观鱼两个时辰。初时只见其形色斑斓,继而察其聚散规律,最终竟觉鱼我相忘。恍然明白古人为何要“戏鱼”——非是戏弄,而是以游戏之心观照生命。

其一悟自在:鱼从不执着于固定轨迹,随波转折尽显从容。正如人生何必拘泥预设路途?其二悟共处:大小鱼类各得其所,从未见大鱼驱赶小鱼。其三悟当下:鱼群每时每刻皆全神贯注于游动觅食,毫无瞻前顾后之态。

四、归途拾得

暮色渐浓时,收拾竹竿书卷归去。途经碑廊忽见石柱刻着:“鱼乐人岂知”,落款竟是三百年前的渔隐先生。不禁莞尔——原来早有知音。

今夜掌灯重读《戏鱼古诗》,字句间忽有活水涌动。最大收获并非悟得什么道理,而是重获那双发现趣味的眼睛。人生如观鱼,何必总追求深刻?有时浅尝辄止的欢喜,反得真味。且学那诗中“笑掷诗书看鳞动”的洒脱,留几分闲情给天地间的生生不息。

4到6年级古诗大全合集

10.《所见》 袁枚(清) 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越。 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 1到6年级古诗 第一册(一年级上册) 1.《一去二三里》北宋 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。亭台六七座,八九十枝花。 2.《江南》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。鱼戏莲叶间.鱼戏莲叶东,鱼戏莲叶西,鱼戏莲叶南,鱼戏莲叶北。 3。《古朗月行》(节选)唐...

小学所有古诗词合集人教版合集

【一年级下册】 《春晓》 《村居》 《所见》 《小池》 春晓 [唐]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 人教版小学课本古诗词集锦(合集五篇) 人教版小学课本古诗词集锦(合集五篇) 第一篇:人教版小学课本古诗词集锦 人教版小学课本古诗词集锦 【一年级上册】 画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 ...

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上册

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上册 1.《山居秋暝》(课内)内容: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注释:暝(míng):傍晚。浣(huàn)女:洗衣物的女子。赏析:雨后秋山,明月清泉,浣女渔舟,动静相映,绘清幽山居图,显诗人归隐之愿。作者: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