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行路难·登飞来峰日记

行路难·登飞来峰

五月十九日 晴

清晨六时,携竹杖出驿馆。王安石诗云“飞来山上千寻塔”,而我今日所登正是天姥山支脉的飞来峰。山脚下晨雾未散,石阶湿滑如抹油,只得缓步向上。行至半山腰,忽见一株千年古松斜出岩壁,其根如龙爪紧扣石缝,枝干却昂扬向天,正是“连峰去天不盈尺”的具象诠释。

绝顶之悟

攀越三小时始达峰顶。忽觉李白“天台四万八千丈”并非虚言——群峰如海浪般在云涛间沉浮,阳光刺破云层时,岩壁反射出青铜器般的冷光。掏出背包里的《李太白全集》,恰好翻到《蜀道难》篇目,“黄鹤之飞尚不得过”一句竟与眼前景致完美契合。山风猎猎吹动书页,恍惚间似见青莲居士仗剑而立,与我同观这“百步九折萦岩峦”的险峻。

“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”
古人诚不欺我!立于绝壁边缘时,确需按住狂跳的心口方能喘息。

归途偶得

下山时特意绕道后山小径,发现许多游客未曾见过的景致:被苔藓半掩的唐代摩崖石刻、隐在杜鹃丛中的小瀑布。最奇妙的是途经一处鹰嘴岩时,恰遇山岚骤起,云雾自谷底蒸腾而上,瞬间将整个人吞没。能见度不足三尺之际,忽然深刻体悟到贾岛“寻隐者不遇”中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”的空灵意境。

暮色四合时返回山脚,回望巍巍青山,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将高山与修行相连——这垂直四千尺的攀登,本就是一场肉体的苦行与精神的涅槃。手机计步器显示今日行走两万三千步,而心灵获得的震颤,又岂是数字所能衡量?

潜山市高一语文第三佰五十一单元考试试题及答案

9.“___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”(王安石《登飞来峰》)10.“___,小桥流水人家。”(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)三、阅读题(共30分)1.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下列题目。(15分)鱼,我所欲也,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