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纸鸢飞处是春愁——记清明踏青放风筝

纸鸢飞处是春愁

清明踏青记

四月的风裹着新柳的清香,将"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"的意境吹进现实。我捧着新买的沙燕风筝,踩着公园松软的草地,看漫天飞舞的彩鸢正演绎着高鼎诗中的画面。

《村居》清·高鼎

草长莺飞二月天,
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儿童散学归来早,
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线轴在掌心欢快地旋转,那只绘着牡丹纹的沙燕便摇摇晃晃地升上天空。远处几个小学生追着蜈蚣风筝奔跑,笑声像撒落的银铃。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祖父教我放风筝,他总说"纸鸢飞处是春愁",那时不解其意,如今望着渐飞渐远的风筝,忽然懂得这飘摇的牵挂。

风筝里的文化印记

从曹雪芹《南鹞北鸢考工志》记载的扎糊技巧,到陆游"竹马踉蹡冲淖去,纸鸢跋扈挟风鸣"的童趣,这些风筝的诗句古诗词串起千年的春日记忆。博物馆里的青铜风筝铃,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纸鸢,都在诉说这项非遗技艺承载的文化密码。

黄昏时收线,风筝带着夕阳的余温落进怀里。线绳上粘着几片樱花,像春天盖的邮戳。归途经过小学围墙,听见孩子们背诵:"江北江南低鹞齐,线长线短回高低。"忽然觉得,这些飞舞的纸鸢,不正是古今对话的信使么?

春日的永恒命题

当现代无人机掠过传统纸鸢的天空,我们依然会在清明时节仰望那些摇曳的翅膀。或许正如苏轼所言"人生看得几清明",而风筝永远记得东风的温度,年复一年,把"忙趁东风放纸鸢"的童真,写成天空最美的诗行。
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