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竹里馆》日记:一日清幽的竹林时光
一、晨光竹影
清晨六时,闹钟未响,我便自然醒来。推开木窗,一股混合着露水与竹叶清香的微风拂面而来。忽然想起王维那句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”,心中涌起探访竹林的冲动。简单洗漱后,带着笔记本和一杯清茶,我走向后山的竹林。
晨光透过竹叶的缝隙,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。每走一步,脚下的落叶便发出沙沙的声响,仿佛在回应我的到来。竹竿挺拔而立,节节向上,新竹翠绿,老竹苍劲,彼此交错形成天然的穹顶。我选了一块平整的青石坐下,翻开笔记本,墨香与竹香奇妙地交融在一起。
二、午间琴音
正午时分,阳光变得强烈,但竹林里依旧凉爽宜人。我取出随身携带的便携茶具,用保温瓶里的热水沏了一壶龙井。茶叶在杯中舒展,如同竹叶在风中摇曳。忽然听见远处传来若隐若现的古琴声,循声而去,见一位白发老者正在竹亭中抚琴。
老者手指轻拨,琴音如溪水潺潺,与竹叶摩挲的沙沙声相和。我静静站在一旁,不敢打扰这美妙的和谐。想起王维在竹里馆中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的意境,此刻虽非夜晚,但这份宁静致远的心境却是相通的。琴声止歇,老者微笑颔首,我躬身致意,心中满是感动。
竹林小憩时的随想
午后在吊床上小憩,半梦半醒间思考着竹的品格。郑板桥题画诗云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”,竹之坚韧;白居易“水能性淡为吾友,竹解心虚即我师”,竹之虚怀。这些品质不正是我们在浮躁时代最需要的吗?
竹林中看不到一朵鲜花,但丝毫不觉单调。每根竹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,既不疏离也不拥挤,这种恰到好处的相处之道令人深思。竹节分明,好似在提醒我们:成长需要阶段性的积累与沉淀。
三、暮色沉思
夕阳西下,竹影被拉得很长。光线变得柔和,整个竹林染上一层金辉。此时才注意到竹竿上细微的纹路——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,每道纹路都诉说着一次风雨的历练。
坐在竹亭里记录今日所见所感,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代文人如此钟情于竹。它不仅是一种植物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苏轼说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或许正是因为竹能让人保持心灵的清明。
今日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“竹解心虚”的真谛。竹心中空,故能随风弯曲而不折;人心若能做到虚怀若谷,便能在这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从容与坚韧。
暮色渐浓,收拾物品准备离去。回头望去,竹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与我道别。这一日的竹林时光,洗去了连日的疲惫与焦虑,带来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力量。期待下次再访这片绿色净土,再续与竹的对话。
《竹里馆》唐代诗人王维书写竹林闲坐的古诗赏析
【竹里馆】赏析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,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、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,遣词造句简朴清丽,传达出诗人宁静、淡泊的心情,表现了清幽宁静、高雅绝俗的境界。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。开头一个“独”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,这个“独”字也贯穿了全篇。“幽篁”指幽深的竹林。《楚辞·九歌·山鬼》说:“...
王维竹里馆:月下竹林中的禅意栖居
王维《竹里馆》:月下竹林中的禅意栖居 一、《竹里馆》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,全诗仅二十字: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短短几句,勾勒出一幅清幽宁静的月夜竹林图。其译文为: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,时而弹琴,时而放声高歌。竹林深处清幽寂静,无人知晓诗人的活动,唯有...
王维的《竹里馆》中,以下哪一项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的活动?
王维的《竹里馆》中,以下哪一项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的活动?A. 睡竹床,做竹洞的跳竹竿 B. 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 C. 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 D. 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 答案:B 解析:本题考查王维《竹里馆》的诗句内容。A选项的描述未在王维诗中出现,属于干扰项;B选项是《竹里馆》的原句,描写诗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