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苏堤春晓忆旧游

苏堤春晓忆旧游

——记西湖畔的清明絮语

清晨薄雾未散时,我踩着露水浸湿的青石板,又一次站在了苏堤的起点。这座由苏轼主持修筑的长堤,历经九百余年风雨,依然以六桥烟柳的柔美姿态横卧西湖,恰如白居易诗中"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"的意境。

一、拂堤杨柳醉春烟

三月的晨风裹着桃李芬芳,将苏堤两岸的垂柳吹成深浅不一的绿浪。记得《武林旧事》记载苏轼疏浚西湖时,曾命人在堤上遍植芙蓉、杨柳,如今这些树木早已长成合抱之木。手指抚过斑驳的树皮,恍惚能触到元祐四年那个春天,苏子与杭城百姓共同挥锹夯土的温热。

"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"
这刻在望山桥头的诗句突然鲜活起来。细雨迷蒙中,保俶塔的轮廓在湖面碎成万千金鳞,三潭印月的石塔像未写完的标点,而我的布鞋早已被晨露浸透。

二、画船听雨眠

正午在花港观鱼处租了艘摇橹船,船娘戴着蓝印花布头巾,哼着越剧小调将船划向湖心。雨点突然噼啪落下,在船舷激起珍珠般的水花,让我想起苏轼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里"白雨跳珠乱入船"的妙喻。缩在乌篷船里啃着定胜糕,看雨帘中雷峰塔的剪影时隐时现。

船行至孤山脚下,林逋放鹤亭的梅树已结满青果。这位"梅妻鹤子"的隐士与苏轼虽相隔半世纪,却都在西湖留下不朽诗篇。突然明白为何历代文人都要在此题咏——这汪湖水会发酵心事,将寻常游历酿成传世文章。

三、灯火钱塘三五夜

暮色中的苏堤换上另一种风情。华灯初上时,邂逅几位在锁澜桥写生的美院学生,他们的水彩本上正临摹着《西湖游览志》里的苏堤夜景。远处楼外楼的灯笼倒映湖面,与星月共舞成苏轼笔下"灯火钱塘三五夜"的流光。

归途拾得柳枝一枚,夹在陆羽《茶经》的扉页里。这截带着西湖水汽的枝条,或许某天会化作某篇散文的开头:"记得苏堤春晓时分……"就像九百年前那个疏浚西湖的太守,用诗句为后世定格了永恒春光。

(日记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