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秋日思绪:古桥边的乡愁日记

秋日思绪:古桥边的乡愁日记

十月十五日 晴转多云

清晨醒来,推窗见霜,方知秋已深了。院里的老槐树不知何时褪尽了绿衫,只余下嶙峋枝干斜刺向灰白的天,倒像极了一幅水墨画。忽想起马致远那首《天净沙·秋思》中“枯藤老树昏鸦”之句,此刻虽无昏鸦,然萧瑟之意竟如此相通。

午后信步至镇外石桥,这是连接故土与远方的唯一通道。桥下流水较夏日瘦了许多,清澈见底,偶有落叶打着旋儿顺流而下,宛若一封封无字的家书。倚栏远眺,西风卷着沙尘掠过原野,远处田垄上几个佝偻的身影正在收割最后的稻谷,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沙沙作响,似在诉说千百年来的春耕秋藏。

暮色中的遥想

日头渐西时,天边染了橘红。有三两归巢的雀儿掠过头顶,急急投向东南方向的林子里去了。忽然懂得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的况味——这秋光最是欺人,偏挑人孤寂时,将万物凋零之景赤裸裸摊在眼前。忽闻笛声自远处农家小院飘来,呜咽如泣,竟与张籍“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”的心境暗合。从衣袋摸出手机,微信里母亲清晨发的“天凉加衣”尚未来得及回复,指尖在屏幕徘徊良久,终究只回了个“一切安好”的表情。

桥头卖烤红薯的老翁推车经过,焦糖的甜香勾连起旧事:儿时每逢秋收,祖母总在灶膛埋几个红薯,待我放学归来,便捧着烫手的焦黑块状物,看缕缕白气升腾成童年最温暖的云。而今祖母坟前柏树已亭亭如盖,再无人为我守着一炉炭火。

月下沉思

归途见月出于东山之上,清辉洒满青石板路。想古人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之叹,千年未变。秋风掠过耳际,带来邻家炝锅的香气,似是爆炒辣椒的味道,呛得人眼眶发热。忽然明白所谓乡愁,原是藏在五感里的蛊,总在秋风起时发作,叫人对着一轮明月,思念千里外另一片土地上同样明亮的月光。

今夜注定无眠,且学陆游“欲舒老眼无高处,安得元龙百尺楼”,虽无百尺楼,但幸有纸笔可诉衷肠。窗外风声愈紧,应是秋意在为冬铺路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