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高望远,心旷神怡——记一次山巅之旅
晨曦初露,启程登山
清晨五时,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我便背起行囊向城郊的青云山进发。唐代诗人杜甫《望岳》中"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"的诗句在脑海中回荡,激励着我踏上这段旅程。山脚处的石板路还沾着露水,林间传来早起的鸟鸣,空气中弥漫着松针与泥土的清香。
山腰小憩见野趣
行至半山腰的观景亭,恰如白居易《大林寺桃花》所咏"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",意外发现几株晚开的野山桃。坐在斑驳的石凳上,看阳光透过花瓣在青苔上投下粉色的光斑,远处云海如涛,忽然明白王维为何写下"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"的意境。
巅峰时刻的顿悟
正午时分终于登顶,站在嶙峋的巨石上,苏轼"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"的感悟涌上心头。脚下是翻滚的云海,远处城镇如棋盘般规整,近处山花在风中摇曳。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,记录下这"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"的豁达心境。
归途中的思考
下山时夕阳将山道染成金色,李白"暮从碧山下,山月随人归"的画面在眼前展开。这次旅行不仅锻炼了体魄,更让我体会到古人诗词中蕴含的山水智慧——人生如登山,重要的不是终点,而是途中发现的风景与心境的变化。正如王安石在《登飞来峰》中所言:"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",这种超越世俗的视野,或许才是旅行的真谛。
回到家中整理照片时,发现最珍贵的不是那些壮丽的风景照,而是途中记录的十几页随笔。那些被露水打湿的笔记,记载着与古人隔空对话的感动,这大概就是"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"的最好诠释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