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登咸阳城楼寄远

登咸阳城楼寄远

壬寅年秋分于咸阳古城

晨光熹微时,我踩着露水浸湿的青石板,登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咸阳城楼。秋风掠过垛口,携来渭水特有的湿润气息,远处秦岭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,恍惚间竟与许浑诗中"一上高城万里愁,蒹葭杨柳似汀洲"的景象重叠。

渭水东流的千年见证

倚着斑驳的城墙向西望去,渭水在秋阳下泛着碎金般的光芒。这条见证过《诗经》"蒹葭苍苍"的河流,如今依旧静静流淌,只是两岸再不见秦王宫阙的连绵飞檐。忽然想起李商隐"咸阳宫阙郁嵯峨,六国楼台艳绮罗"的咏叹,此刻脚下的城墙砖石缝里,或许还嵌着当年阿房宫焚毁时飘落的烟尘。

遗址公园的时空交错

午后信步至咸阳遗址公园,残存的秦宫地基像大地的肋骨般裸露在阳光下。几个孩童奔跑着放飞纸鸢,风筝掠过刻着"咸阳古渡"的石碑,恍若千年前征人望断的南飞雁。坐在石凳上翻看《全唐诗》,王维"渭水自萦秦塞曲,黄山旧绕汉宫斜"的句子忽然有了立体注解——远处咸阳湖的游船正划开水面,漾起的波纹里仿佛荡漾着盛唐的倒影。

博物馆里的青铜密码

咸阳博物馆的青铜器陈列室凉意沁人,西周大鼎的饕餮纹在灯光下森然欲动。隔着玻璃凝视铭文,突然理解杜牧"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"的夸张笔法——那些蟠虺纹路何尝不是古人沟通天地的虹桥。最动容的是秦诏版上的小篆,每道笔画都暗合着李白"咸阳二三月,宫柳黄金枝"的平仄韵律。

暮色中的古今对话

日落时分重返城楼,暮色将渭水染成绛紫色。现代城市的霓虹渐次亮起,与残霞交织成奇异的光谱。手机响起友人询问行程的讯息,忽然莞尔——若许浑生在今日,大约会写下"溪云初起日沉阁,微信频传客满楼"的新句吧。晚风送来广场舞的乐声,伴着归鸟啼鸣,竟谐和成跨越千年的二重奏。

下城楼时触摸到砖石上深刻的车辙印,忽然惊觉这就是陆游"咸阳古道音尘绝"的具体呈现。那些被诗词反复吟咏的意象,从未真正消失,只是以新的形态延续着生命。当我在护城河边拾起一枚银杏叶时,忽然懂得:所有时空的旅人,不过都是在渭水畔拾取不同年轮的落叶,而每片叶脉里都流淌着同样的文明血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