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兴古诗杜甫日记:春日读杜诗有感
四月十二日,微雨初霁
清晨推窗,见庭前杏花零落,湿泥沾香,忽忆杜工部《漫兴九首》中“糁径杨花铺白毡,点溪荷叶叠青钱”之句,不觉怔忡。今岁春寒料峭,花事阑珊,竟与千年前草堂畔老叟所见之境暗合。遂取《杜工集》置案头,沏苦荞茶,于淅沥檐滴声中重读漫兴诗章。
一、诗史魂灵叩心扉
杜公漫兴之作,看似即景俳谐,实藏沉郁顿挫之思。“恰似春风相欺得,夜来吹折数枝花”二句,初读似嗔春色无情,细品方知乃隐喻世道崩摧。想安史乱后,唐室衰微,诗人漂泊西南,虽身居草堂,心仍系天下。今人每言“岁月静好”,而杜诗如明镜,照见安乐表象下的历史暗流。午后雨复至,敲打防盗窗铮铮作响,竟似闻石壕村中吏呼妇啼。
二、物候变迁见永恒
杜公观察物候之精微,令现代人汗颜。“沙上凫雏傍母眠”一句,白描中尽显生趣,今之都市儿童恐难见野凫戏水之景。然人类虽筑起摩天楼宇,四季轮回依旧——春雨仍润物,秋飚仍卷茅。傍晚散步时,见小区樱花道上落英成毯,稚子嬉戏其间,忽悟杜诗“漫兴”真谛:非徒发骚人幽情,乃是在无常世变中捕捉永恒诗心。
三、数码时代的漫兴
夜读时手机频震,群聊中友人分享都市夕照。忽思若少陵生今世,见霓虹灼云、高铁穿雾,当作何语?或戏谑“光纤速递千家信,不及青鸟殷勤看”,或悲悯“外卖骑尘汗似浆,朱门宴歇残羹冷”。杜公漫兴诗最动人处,在其以日常碎片映照时代全景。今我辈日记多流于朋友圈九宫格,缺少的正是这种将个人感兴升华为历史注脚的笔力。
掩卷临屏,窗外雨声已歇。电子钟显示亥时三刻,而杜诗墨香犹在鼻端。忽然懂得:所谓漫兴,非随意涂鸦,而是以赤子之心观世,以如椽之笔录史。今人虽处盛世,然疫情硝烟未散,国际波澜云诡,岂可失却杜公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”的忧思?愿常怀诗圣襟怀,于平凡日子里书写不负时代的生命日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