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黄山古诗之韵
今日,我终于踏上了向往已久的黄山之旅。此行不仅是为了领略那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的绝美景致,更是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追寻,一次与古人同游的纸上相逢。我的背包里,静静地躺着一本《黄山古诗选》,它是我此行的特殊旅伴。
晨起寻诗迹
清晨,山间雾气氤氲,宛若仙境。我坐在玉屏楼前的石凳上,翻开诗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代诗人余绍祉的《游黄山古诗》:“云故迷山路,泉长煮石铛。莫言筋力尽,已遍此山巅。”诗中那份不畏艰险、遍览山巅的豪情,瞬间点燃了我的精神。拾级而上,攀登莲花峰时,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诗的韵脚上。山风拂过,松涛阵阵,与诗中“泉长煮石铛”的意境奇妙地重合,那潺潺流水声,不正是大自然在烹煮一壶千年的诗意清茶吗?我的疲惫仿佛被这清泉洗涤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古人共鸣的充沛力量。
午后遇仙踪
午后,行至西海大峡谷,只见奇峰罗列,怪石嶙峋,云雾在峰林间穿梭流淌。我找一处平坦的观景台坐下,再次沉浸于诗卷。清代诗人孙良鉴的诗句跃然纸上:“黄山三十六峰豪,劈地摩天声价高。钟鼎旗常羞并列,深岩之壑藏弓刀。”这气势磅礴的描绘,不正是眼前这壮阔景象的绝妙注脚吗?那些“劈地摩天”的山峰,如同天地间凝固的惊涛骇浪,沉默却震耳欲聋。我闭上眼,试图在风的低语中捕捉千年前诗人留下的赞叹。此刻,我不仅是一名游客,更成了一个寻踪者,在现实的山水与纸上的墨香之间,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。眼前的“梦笔生花”奇石,不正是一位千古诗人遗落在人间的如椽巨笔吗?
暮色染归途
日落时分,霞光将天宇和群峰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。我立于始信峰顶,感受着“无限风光在险峰”的真谛。翻到诗集末页,一首佚名诗人的作品深深触动了我:“历尽巉岩兴转豪,身如飞鸟共云高。诸峰罗列儿孙似,踏尽黄山意气豪。”这份踏尽群山、意气风发的豪迈,正是我此刻心情的完美写照。一天的跋涉,身体虽倦,精神却无比丰盈。归途中,暮色四合,山灯初上。我回味着这一日的旅程,那些古诗不再是冰冷的文字,它们变成了有温度、有画面、有声音的记忆。我以脚步丈量诗行的长度,以双眼印证文字的瑰丽,完成了一场身体与灵魂的双重朝圣。
心之所悟
黄山之美,在于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,更在于其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。这些《游黄山古诗》,便是这文化魂灵中最璀璨的明珠。它们不是被束之高阁的古董,而是活着的精神地图,指引着后来者如何去观看、如何去感受、如何去与这片天地对话。这一日的日记,记录的不只是风景,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沉浸与心灵洗礼。黄山归来,我的行囊里装满了照片与回忆,而我的心中,则镌刻下了一首首永不磨灭的壮丽诗篇。
游黄山宋朱彦古诗朗读
游黄山宋朱彦古诗朗读 游黄山 三十六峰高插天,瑶台琼宇贮神仙。嵩阳若与黄山并,犹欠灵砂一道泉。注释 1.三十六峰:黄山有三十六大峰、三十六小峰,此处“三十六峰”代指黄山众多山峰,形容其山峰数量之多且高峻。2.瑶台琼宇:指美玉砌成的楼台宫宇,在诗中用来描绘黄山山峰上仿佛仙境般的建筑或景象,暗示黄山如同仙境。3.贮:储存、容纳,这...
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钱谦益《黄山游记》原文及翻译
钱谦益《黄山游记》原文及翻译 山之奇,以泉,以云,以松。水之奇,莫奇于白龙潭;泉之奇,莫奇于汤泉,皆在 山麓。桃源溪水,流入汤泉,乳水源、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,二十四溪,皆流注山足。山空 中,水实其腹,水之激射奔注,皆自腹以下,故山下有泉,而山上无泉也。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,云之聚而出,旅而归,皆在...
游黄山古诗注音版
游黄山古诗注音版 sān shí liù fēnɡɡāochātiān yáo tái qiónɡ yǔ zhùshénxiān 三十六 峰 高插天,瑶台 琼 宇贮 神仙。 sōnɡyánɡruò yǔ huánɡshānbìnɡ yóuqiànlínɡshā yí dàoquán 嵩阳 若与 黄山并 ,犹欠 灵砂一道 泉。 译文: 三十六座山峰,直插云霄,黄山美如瑶 池...
游记黄山古诗行合集
[游黄山记]黄山记 黄山记篇 1:《黄山记》阅读附答案 阅读《黄山记》选段,完成 15---19 题(15 分) 云气氤氲来,飞升于文殊院,清凉台,飘拂过东海门,西海门,弥漫于北 海宾馆,白鹅岭。如此之漂泊无定;若许之变化多端。毫秒之间,景物不同; 同一地点,瞬息万变。一忽儿阳光普照;一忽儿雨脚奔驰。却永有云雾,...
徐霞客游黄山写的古诗合集
——徐霞客 诗曰:黄山四千仞,三十六莲峰。丹崖夹石柱,菡萏金芙蓉。— —明代高启登黄山偶作奇石悬结如张盖,奇松倒插如龙爪。深溪泻碧 水,古洞生虚烟。瀑布从空下,人言此是天上泉。瀑布自前岩檐下泻, 四时不绝。——清代施闰章游黄山 山中石峰耸立,古松斜挂,碧水激流,景色秀丽,故有“天然画 廊”之美誉。它...
...和黄山谷游云居作》“一行行到赵州关,怪底山头更有山”古诗词...
和黄山谷游云居作 苏轼 一行行到赵州关,怪底山头更有山。一片楼台耸天上,数声钟鼓落人间。瀑花飞雪侵僧眼,岩穴流光映佛颜。欲与白云论心事,碧溪桥下水潺潺。【注】云居即今江西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。诗作于元丰年间(1078-1085)“乌台诗案”后。1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)A.首联...
【古诗文阅读】汤显祖《游黄山白岳不果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
游黄山白岳不果 【明】汤显祖 序:吴序怜予乏绝①,劝为黄山、白岳之游,不果。欲识金银气,多从黄白②游。一生痴绝处,无梦到徽州。注:①乏绝:潦倒,困穷。②黄白:即徽州境内的黄山、白岳山。明代中期,徽州商业兴盛,商贾富甲天下。(1)《尚书·尧典》说“诗言志”。“志”,就是思想、抱负、志向。...
第七届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
5. “劝君更尽一杯酒”中的“君”指的是()A.王维B.元二C.李白 6. 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()A.春季B.夏季C.秋季 7.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是写给谁的()A.苏辙B.苏洵C.王安石 8. “会当凌绝顶”描写的是哪座山()A.泰山B.黄山C.庐山 9. “但使龙城飞将在”...
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
2、课文《秋天的图画》、《黄山奇石》、《植物妈妈有办法》、《古诗两首》、语文园地一。3、教学目的:通过阅读与秋天有关的四字词组、韵文、古诗等,结合生活实际,感悟、发现秋天的美好,领悟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。随文认识62个生字,写好42个生字。通过看、找、画、写、做等各种有趣的活动,积累词汇。4、重点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