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游山西林古诗之山水感悟日记

游山西林古诗之山水感悟日记

2023年10月15日 晴

今日重读白居易的《游山西林古诗》,忽忆起去年秋日造访庐山西林寺的经历,诗中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的意境再度浮现心头,遂提笔记录那段与古诗共鸣的旅程。

山行初见

晨光熹微中,我踏着露水浸润的石阶缓缓上行。西林寺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,朱墙黛瓦与山林秋色相映成趣。正如古诗所描绘的“远上寒山石径斜”,这里的每一条小径都仿佛通向一个神秘的意境。站在寺前平台远眺,群山连绵起伏,果然呈现出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的奇妙景象——向东望是层峦叠嶂的岭脉,转而向南则见尖峰突兀插云,角度转换间,山形竟如此变幻莫测。

古寺禅韵

西林寺的千年古钟在晨雾中敲响,声震山谷。漫步在诗中被誉为“白云深处有人家”的禅院,古木参天,碑刻林立。最令人震撼的是东坡题写的《游山西林古诗》真迹碑,斑驳的石刻上,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警句依然清晰可见。抚摸着冰凉的碑石,忽然理解诗人那种超然物外的哲思——我们往往因陷于事物内部而难窥全貌,唯有跳出局限方能得见真谛。

山水悟道

午后登临香炉峰,极目四望,整座庐山的壮美画卷在眼前铺展。近处枫红似火,远处云海翻涌,飞瀑如银练垂挂山间。此刻方才真正体会古诗中“远近高低各不同”的深意——同一座山,在不同距离、不同高度、不同时节,竟呈现千姿百态。这何尝不是人生的隐喻?我们所经历的每个阶段、每个选择,都会让我们看到生命不同的风景。

夕阳西下时,坐在听涛亭看暮色浸染群峰。山风拂过林梢,带来古寺的梵呗声声。忽然明白这首古诗历千年而不衰的奥秘——它不仅是山水之诗,更是生命之诗。当我们为眼前困境所困时,不妨想象自己站在更高的山巅俯瞰,或许就能发现,那些看似无解的迷局,不过是宏大画卷中的一抹色彩。

归途中山月已升,清辉洒满林间小径。默诵着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心中豁然开朗。这次游山西林古诗的实地寻访,让我真正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山水哲学——生命需要适时跳出,需要多元视角,更需要与自然对话的智慧。这或许就是中华古诗永恒的魅力和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