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歌子·西塞山前白鹭飞——春日垂钓日记
三月廿八 晴
晨光熹微时,我携竹竿与鱼篓,循着张志和《渔歌子》的意境,独自来到城郊的溪畔。远处黛青色的山峦轮廓,恰似词中"西塞山前"的景致,几只白鹭正掠过泛着金鳞的水面,翅膀拍打出"扑棱棱"的韵律。
一竿风月
坐在覆满青苔的岩石上,看浮标在"桃花流水"中起落。想起张志和"青箬笠,绿蓑衣"的洒脱,索性脱了防晒外套,任带着花香的风穿透汗衫。对岸的桃树突然簌簌摇动,惊起的水珠在阳光下划出银线——原是"鳜鱼肥"的季节到了。
"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"这流传千年的句子,此刻竟成了我眼前的实景。古人笔墨里的山水,原来从未走远。
斜风细雨
午后忽飘起太阳雨,水面绽开无数晶莹的圆环。我学着词人"斜风细雨不须归"的从容,取出背包里的防水布搭成简易雨棚。雨丝将远山晕染成水墨画,对岸的钓友已收拾器具,而我却看见彩虹正从云隙里生长。
归途踩着湿润的泥土,鱼篓里仅有两条小鱼,心里却盛着满篓的清风。手机相册里存着白鹭飞过的刹那,朋友圈配文就用《渔歌子》全词吧。这或许就是古人说的"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"。
夜读有感
晚间重读《玄真子集》,发现张志和写这首词时正值贬谪。突然明白"不须归"三字的分量——不是故作潇洒,而是与天地和解的智慧。台灯下记完这篇日记,窗外的雨又淅沥起来,但明天的太阳总会如约而至,就像千年前照耀过西塞山的那轮红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