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歌子 古诗五首: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邂逅
晨读偶记
清晨推开窗时,檐角还挂着昨夜的雨滴。随手翻开《唐诗三百首》,恰好遇见张志和的《渔歌子》组诗,五首短章像五颗露珠滚落心间。
其一
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
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
诗中的画境
读到"桃花流水"时,窗外的麻雀正掠过石榴树。忽然觉得诗人笔下不是文字,而是用细雨调色的水墨长卷。蓑衣渔父的形象在晨光中渐渐清晰——他或许就坐在楼下河堤的柳荫处,只不过把箬笠换成了棒球帽。
生活即诗
早餐时蒸屉冒出的白雾,让我想起第二首中"江上往来人"的热闹。现代人用手机记录美食,古人以诗句腌制时光。突然领悟这组诗最动人处,在于把平凡渔事写成永恒寓言。
意象的涟漪
午后散步特意绕到社区人工湖。第三首"钓台渔父褐为裘"的句子浮现在水面——几个穿荧光色救生衣的保洁员正划着小船打捞落叶。千年岁月改变了服饰颜色,却未改变人与水的契约。
其四
松江蟹舍主人欢,菰饭莼羹亦共餐。
枫叶落,荻花干,醉宿渔舟不觉寒。
黄昏的顿悟
晚霞将第五首"巴陵渔父棹歌还"染成金红色。忽然明白这组诗像五重唱:白鹭与桃花是视觉声部,鳜鱼肥美是味觉低音,斜风细雨是触觉和声。古人早就懂得通感修辞,把生活谱成交响诗。
合上书页时,月光已代替雨滴挂在窗边。这五首渔歌像五枚银针,缝起了我与盛唐之间的时空裂缝。或许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,而在我们以古人眼光重新凝视日常的瞬间。
渔歌子古诗
渔歌子古诗1 渔歌子·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: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 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,江岸桃花盛开,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。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,身披绿色蓑衣,冒着斜风细雨,悠然自得地垂钓,连下了雨都不回家。 赏析 首句“西塞山前白鹭飞”,“西塞山前”点明地点,“白鹭...
渔歌子古诗
渔歌子古诗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 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 1.西塞山: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。 2.白鹭:一种水鸟。 3.桃花流水: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,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。 4.箬笠:竹叶编的笠帽。 5.蓑衣: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。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...
五年级要背的古诗人教版渔歌子合集
五年级语文下册《古诗诵读 渔歌子》教案1 鄂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《古诗诵读 渔歌子》教案 1 鄂教版 教学目标: 1.认读“塞、箬、笠、蓑”四个生字, 正确读写“白鹭、箬笠、蓑衣”等词语。 2.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这首词。 3.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、层层深入的诵读,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,初步理解词的 内容,...
五年级上册语文渔歌子古诗讲解合集
《渔歌子》教学精彩片段 师:《渔歌子》这首词也是一幅画。这幅画色彩明丽,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 色的词语。 生:白(白鹭) 青(箬笠) 绿(蓑衣) 师:光有这些颜色吗?认真阅读这首词,看看其间还隐藏了哪些颜色。 生:粉红(桃花) 生:淡黄色(鳜鱼)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诵读:渔歌子_鄂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诵读...
渔歌子的古诗
《渔歌子·柳如眉》是五代十国时期西蜀词人魏承班的作品。这是一首闺情词。 渔歌子 柳如眉,云似发,鲛绡雾縠笼香雪。梦魂惊,钟漏歇,窗外晓莺残月。 几多情,无处说,落花飞絮清明节。少年郎,简单别,一去音书断绝。 《渔歌子·荻花秋》是五代词人李珣创作的一首描写处士写照的词,表达了词人的隐逸心情。 渔歌...
部编五上语文古诗《渔歌子》知识点精讲
渔歌子:原是曲调名,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,又成为词牌名。西塞山: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。鳜鱼:即民间所说桂鱼,细鳞,淡黄带褐色斑纹,味道鲜美。箬:斗笠。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,用来挡雨。白鹭:一种白色的水鸟。蓑衣: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。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,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。青色...
《渔歌子》的古诗合集
古诗《渔歌子》赏析 篇 1 渔歌子·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: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 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,江岸桃花盛开,江水中肥美的鳜 鱼欢快地游来游去。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,身披绿色蓑衣,冒着斜风细雨,悠闲得意 地垂钓,连下了雨都不回家。 赏析 首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