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江碧鸟逾白——春日江畔日记

江碧鸟逾白——春日江畔日记

三月廿七 晴

清晨醒来,推窗见日,忽忆起杜甫“江碧鸟逾白”之句,顿生游兴。遂携竹杖,往城西江畔而行。

一、江色如碧

行至堤岸,但见春水初涨,江面如铺翡翠。阳光洒落时,波纹间跃动千万点金鳞,恍若仙人抛撒璎珞。沿岸垂柳蘸水,新绿如烟,与澄碧江流相映成趣。忽有轻舟破浪,橹声欸乃,划开一道雪白水痕,转瞬又复归于碧色。

二、飞鸟栖迟

最妙是那群白鹭。它们时而伫立浅滩,长颈曲项若雕弓;时而振翅高飞,在碧蓝天幕上勾勒银弧。每当白翼掠过江面,那抹素白便与绿水形成极致对照——果真是“逾白”,白得耀眼,白得纯粹,仿佛天地间所有光华都凝聚在这羽翼之上。偶有渔人撒网,惊起群鸟齐飞,恍若碎玉抛空,又似梨花瓣瓣坠入碧潭。

三、诗境徜徉

独坐礁石观此景,方知杜工部笔下之妙。这“逾”字最是传神——非比较,非竞争,而是相得益彰的辉映。碧水不妒白羽之洁,白羽不夺碧水之清,二者在春光里达成大和谐。想起近日困扰于人际纷争,此刻忽得开解:世间美好原不必此消彼长,若能各展其彩,反能成就更丰盈的画卷。

四、渔翁闲话

遇老渔翁收网歇息,笑问:“今日收获如何?”老者指蒌中银鳞:“鱼不多,但看饱了山水。”言罢取竹筒斟茶相邀。茶是粗制的山茶,盛在斑驳的铜碗里,却沁着松烟香气。老者道:“我打鱼四十年,每见白鹭就知道哪里鱼多——它们比渔鹰还灵哩!”语毕朗笑,皱纹里嵌着阳光。

五、暮色归途

日影西斜时,江面渐染橘霞。那群白鹭忽作人字形,朝着远山飞去,最终化作天边断续的银针。归途中购得当地瓷匠烧制的青白瓷碗,碧釉如江水,白胎若鹭羽,正合今日之景。夜阑人静时,铺纸研墨,欲画白日所见,却觉笔墨难及自然万一。唯将瓷碗注满清水,置于案头,观水中月影摇荡,权作留驻片刻春光的法门。

今方悟:诗家语虽简,却似这江畔清风,吹拂千年仍带着当时的水汽与花香。我们读诗,原是在碧水白羽间,与古人之心偶然相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