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
十月十五日 晴
清晨推开窗时,薄雾正从江面升起,整座城市像被笼在纱帐里的水墨画。忽然想起李白那句"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",便决定带着这句诗去城郊的栖霞山走走。
山径寻幽
踩着落叶铺就的金黄小径,松针的清香混着晨露的湿润扑面而来。半山腰的观景亭里,几位老者正对着江面比划,他们银白的发梢沾着细碎阳光,让我想起诗中"山晚"的悠远意境。忽然惊觉,这"江城如画"的比喻竟穿越千年依然鲜活——远处跨江大桥如银线穿珠,近处货轮拖着长长的波纹,都是古人未曾见过的现代笔触。
晴空记事
午后登顶时,天空蓝得让人心颤。云朵像被撕碎的棉絮,随意撒在如洗的碧空里。江水反射着粼粼金光,对岸高楼玻璃幕墙将阳光折成彩虹色块。摸出笔记本想记录这"晴空"盛景,却发现任何文字都显得苍白。终于明白李白为何要用最朴素的五个字"望晴空"——有些美,原就该交给仰望的脖颈与睁大的瞳孔来铭记。
暮色归途
下山时夕阳正把整座城市染成蜜糖色。江面浮动的光斑像打翻的碎金,晚归的轮渡拖着汽笛声划开绸缎般的水面。忽然看见山脚茶肆飘起炊烟,袅袅婷婷地升向霞光深处,这不正是"山晚"最生动的注脚?暮色中整座江城渐渐变成剪影,果真成了悬浮在天地间的立体画卷。
归家后翻出《秋登宣城谢脁北楼》,才注意到原诗写的是秋日暮景。而今日所见晨光、正午与黄昏,竟都逃不出那十个字的概括。或许好诗就像一面棱镜,每个时代的人都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。此刻窗外江灯初上,恍惚又见白鹭掠过诗行里的那片晴空。
“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”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
“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”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“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”这两句是说,一个晴朗的秋日,诗人登上谢脁北楼,晴空山影,如此明净,凭高俯瞰,这江城如在画中。首发之句,开门见山,所见景色,概括写来,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,引人入胜。出自李白《秋登宣城谢脁北楼》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两...
...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两水夹明
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两水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.人烟寒橘柚,秋色老梧桐.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.A. “江城”句中“如画里"是说风景像图画中画一样美丽。B. “秋色”句中“老梧桐"是说梧桐树的年岁很大了,“老”即古老。C. 。 “临风"句中“临”是面对着的意思,“谢公”即谢眺,“怀"是缅怀的意思。...
...回答问题。(6分)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两水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...
首联"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"在全诗中具有三重作用:1.空间总领作用(2分)"望晴空"确立俯视视角,为颔联"两水夹明镜"的江面近景和颈联"人烟寒橘柚"的城中景象提供观察支点 "如画"总括后文"明镜""彩虹"等画面式描写 2.时间线索作用(2分)"山晚"点明黄昏时分,与颈联"秋色老梧桐"共同构成时空框架 为...
...秋登宣城谢朓①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两水夹明镜,双桥落...
秋登宣城谢朓①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两水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。 人烟寒橘柚,秋色老梧桐。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。 [注] ①谢朓(tiǎo):字玄晖,南朝齐著名诗人,以山水诗见长。曾任宣城太守, 世称 “谢宣城”。谢朓不肯依附权贵,被贬黜,直至受陷害死于狱中。 (1)如果把“双桥落彩虹”改为...
...宣城谢朓北楼①唐·李白江城②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两水③夹明镜...
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唐·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两水③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。人烟寒橘柚,秋色老梧桐。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。[注]①谢朓,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。谢朓北楼,即谢朓楼,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,是宣城的登览胜地。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(754),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,弃官 而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