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氓原文及翻译: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情悲歌与我的现代反思

氓原文及翻译: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情悲歌

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原文

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。送子涉淇,至于顿丘。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。将子无怒,秋以为期。

(后续原文节选)……及尔偕老,老使我怨。淇则有岸,隰则有泮。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!

白话译文

那个憨厚的农家小伙,抱着布匹来换丝。其实不是真换丝,是来找我议婚事。送你渡过淇水西,到了顿丘情依依。不是我要误佳期,你无媒人失礼仪。请你不要生怒气,秋天为期我等你。

(后续译文节选)……当年发誓偕白头,如今未老心先忧。淇水滔滔终有岸,沼泽虽宽有尽头。回想少时多欢愉,谈笑之间露温柔。海誓山盟犹在耳,未料翻脸变冤仇。违背誓言你不顾,那就从此算了吧!

我的阅读日记

今天重读《氓》时,突然被诗中"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"的细节击中。这八个字里藏着多少破碎的美好——少女时代两小无猜的欢笑,最终化作"反是不思"的决绝。诗中女子从甜蜜期待到清醒控诉的心路历程,竟与当代许多情感故事惊人地相似。

最震撼的是"淇则有岸,隰则有泮"的比喻。当她说再宽的河水也有堤岸,再广的沼泽也有边界时,分明是在用自然界的规律,丈量自己痛苦的限度。这种将情感具象化的表达方式,比起现代人"我太难过了"的直白倾诉,反而更具穿透力。

古今婚恋观对照

  • 媒妁之言:诗中"子无良媒"的遗憾,对比现代自由恋爱
  • 情感背叛:"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"与当代PUA现象的呼应
  • 女性觉醒:"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"展现的决绝态度

深夜合上《诗经》,忽然明白为什么这首叙事诗能流传三千年。它不仅是周代婚姻的缩影,更揭示了人性中永恒的课题——当甜蜜的承诺变成锋利的刀,我们是否都有勇气说出"亦已焉哉"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