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——三峡游记
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——三峡游记

晨曦中的白帝城

破晓时分,我站在白帝城的古墙垛口,望着东方渐明的天际。李白那句“朝辞白帝彩云间”蓦然涌上心头,此刻才真正体会其中意境——夔门之上云霞蒸腾,赤甲山被晨曦染成金红,确有彩云缭绕之态。江风带着水汽拂面而来,脚下是滔滔长江水,千年如一日地奔流不息。

这座始建于西汉的城寨,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:刘备托孤的悲壮,李白杜甫的诗酒唱和,历代文人墨客的凭吊咏叹。石刻碑林间,那些斑驳的文字仿佛仍在吟唱着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千古绝唱。

瞿塘峡的险峻

乘船下行,很快便进入瞿塘峡段。这里的江面骤然收窄,两岸峭壁如刀削斧劈,真正是“夔门天下雄”。轮船在激流中平稳前行,我站在甲板上仰视海拔千米的绝壁,不禁想起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的描绘: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”。

古栈道遗迹

在西岸的绝壁上,隐约可见古代栈道的石孔遗迹。那些排列整齐的方孔,曾经支撑着沟通巴蜀与荆楚的生命线,如今虽已废弃,却依然诉说着先民们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”的艰辛。导游指着一处突兀的岩石说,那就是著名的“倒吊和尚石”,民间传说为治水失败的僧人所化。

巫峡的秀美

午时过后,游轮驶入巫峡。相较于瞿塘峡的雄奇,这里更多了几分秀美。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,元稹的诗句并非虚言。十二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神女峰亭亭玉立,确实有如仙子临凡。

阳光穿过云层,在江面洒下碎金般的光斑。偶尔有渔舟划过,船头站着披蓑衣的渔人,俨然一幅活的水墨画。广播里正在播放关于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古老传说,更给这片山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。

西陵峡的激流

傍晚时分,船至西陵峡。这里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,以滩多水急著称。虽然因为大坝建设水位上升,已不见往日的险滩,但江流依然湍急。苏轼笔下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”的景象虽已改变,但峡谷的磅礴气势不减分毫。

现代工程奇观

当巨大的船闸出现在眼前时,所有人都涌到栏杆边。五级船闸如同水上阶梯,将船只缓缓提升至百米之上的水位。这现代版的“高峡出平湖”,与李白时代的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形成奇妙对照。科技改变了舟行三峡的方式,但那份山水壮美依旧动人。

日暮江陵

华灯初上时,游轮终于靠近江陵码头。回首望去,三峡已隐入暮色苍茫之中。短短一日行程,竟真的实现了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的古人梦想。然而与古人不同的是,我们不再是“沿溯阻绝”的艰险旅途,而是舒适平稳的观光之旅。

站在船尾,最后望一眼暮色中的三峡。忽然明白,为什么千百年来这么多诗人纵情吟咏这片山水——因为在这里,自然之壮美与人文之厚重如此完美地交融,激发着每个到访者心中最美的诗情。今日一游,虽不能及古人诗文之万一,但那份感动,却是一脉相承的。

有关三峡的文学常识

2.地理与文学的融合典范:打破 “地理记载枯燥化” 的传统,将科学数据与文学描写结合,证明 “地理著作也可具备审美价值”,影响后世《徐霞客游记》等地理文学作品的创作。3.文化符号的构建:文中 “高猿长啸”“朝发白帝” 等场景,成为三峡文化的经典符号,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中 “千里江陵一日还...

《三峡》的文学常识

8.《三峡》是《水经注》中最负盛名的篇章,因其精准的地理记载与高超的文学描写,成为后世学习山水散文的范本。9.对唐代山水田园诗、宋代游记散文影响深远,如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中 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”,便化用了《三峡》中 “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” 的意境。10.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经典篇目,是中考...

古诗三峡考试题目及答案

A.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 B.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 C.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 D.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 7.三峡景色在不同季节各有特色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)A.夏季水势迅猛B.春冬景色清幽 C.秋季凄清悲凉D.春季水流湍急 8.作者描写三峡景色运用的写作手法有()A.动静...

三峡和原文注释

三峡壮丽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,后世有许多诗人以三峡为题材创作诗歌,如李白的《早发白帝城》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就与《三峡》中关于三峡水流湍急以及猿鸣的描写相互呼应。此外,三峡地区也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,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。九、内容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