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

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:秋夜独坐的千年回响

一、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

深夜推开窗时,月光正漫过梧桐树的枝桠。忽然想起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中"海上生明月"的句子,那轮从盛唐升起的光晕,此刻正落在我未合拢的诗集上。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书签,在月光下显露出经络分明的金色脉络,像极了诗人笔下流淌的思念。

"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"——这句被历代文人吟诵的诗行,此刻在空调外机的嗡鸣声中显得格外清晰。我尝试用铅笔在便签上临摹诗句,笔尖却总不自觉地滑向窗外那轮明月,仿佛要接续一千三百年前那场未完成的对话。

二、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

关掉台灯的瞬间,月光突然涨满了整个房间。现代都市的灯光污染让这般清辉成了奢侈品,我不由学古人披衣起身。阳台瓷砖传来的凉意让人想起"披衣觉露滋"的细腻感知,空调制造的恒温世界里,我们是否已丧失了体会自然细微变化的能力?

手机屏幕亮起,朋友发来外滩的月亮照片。这倒应了"天涯共此时"的意境,只是我们的"共此时"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点赞互动。张九龄当年需要望月怀人,而今人隔着屏幕就能视频通话,但那种"不堪盈手赠"的怅惘,似乎从未改变。

三、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

捧着保温杯站在窗前,看月光在茶汤里碎成银鳞。古人可以"掬水月在手",现代人却习惯用滤镜定格月光。朋友圈里陆续有人晒出"超级月亮"的修图,而真实的月亮正沉默地掠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。

重读《望月怀远》,突然惊觉诗中那份克制的情感表达。没有痛哭流涕,只有"还寝梦佳期"的含蓄期待。这种情感范式在表情包泛滥的今天,反而显得珍贵。或许我们该重新学习这种"灭烛怜光满"的静观智慧,在算法推送的喧嚣中保留望月怀远的心境。

合上诗集时,东方已现出鱼肚白。月亮淡得像枚将化的薄荷糖,而张九龄的文字依然如新。这个夜晚的月光漫游让我明白,真正的怀远不必依赖地理距离,而是对生命诗意的永恒眺望。就像诗人在结尾埋下的期待,我们终将在某个清晨,遇见属于自己的"佳期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