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月是故乡明——读静夜思有感

月是故乡明——读《静夜思》有感

一窗明月照乡愁

深夜独坐窗前,偶然翻到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"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"这二十个字像一把钥匙,突然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。窗外的月光清冷如霜,与诗中描绘的景象竟如此相似,让我不禁想起千里之外的故乡。

记忆中的故乡月

故乡的月亮总是格外明亮。记得小时候,夏夜纳凉时,奶奶常指着天上的月亮说:"月是故乡明"。那时不解其意,只觉得月光下的稻田泛着银光,蛙声阵阵,萤火虫在草丛间飞舞,构成我童年最美好的画面。如今在城市的钢筋森林里,月亮总是被高楼切割得支离破碎,再难见到故乡那般完整的月光。

物是人非的感慨

去年回乡,发现村口的老槐树已被砍伐,儿时嬉戏的池塘填平盖了新房。站在老屋前,突然明白贺知章"少小离家老大回"的怅惘。邻居阿婆说:"你走后的第三年,村小学就合并到镇上了。"这些变化让我恍惚,唯有天上那轮明月,依旧如李白笔下那般清澈。

舌尖上的乡愁

母亲做的腊肉炒笋尖,父亲酿的杨梅酒,这些味道成为连接我与故乡的纽带。读着"故园东望路漫漫",眼前就浮现出灶台上升起的炊烟。异乡的超市里也能买到腊肉,却总少了柴火灶特有的烟火气。味觉的记忆最是顽固,就像张翰因思念莼鲈而辞官,我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寻找着故乡的味道。

永恒的明月

千百年来,月亮承载了无数游子的思念。从杜甫"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"到王安石"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",诗人们用月亮寄托乡愁。如今通讯发达,视频电话随时可见亲人面容,但对着明月思乡的情怀却从未改变。或许正因为有了乡愁,我们才更懂得珍惜当下,在变迁中守护那些永恒的美好。

合上诗集,窗外的月光依然皎洁。我拍下这轮明月,发给远方的父母,附上李白的诗句。跨越时空的月光,连接着古今游子共同的情感,也温暖着这个思乡的夜晚。

《回乡偶书》语文教案

大概了解诗歌大意,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。课时安排:一课时 教具准备:PPT 教学过程:一、背诗导入。1、同学们,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?我们来回顾一下 2、课件依次展示《村居》、《静夜思》、《杂诗》诗歌的图片。 师:同学们上面的每幅图体现了哪首诗呢? 第一幅图体现的'让全班来回答,后两幅请两生答。3、师:,几句简单的诗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