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月是故乡明——以杜甫月夜忆舍弟为引的思乡日记

月是故乡明

——重读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有感

2023年9月12日 晴

今夜月色如水,独坐阳台时,忽然想起杜甫那首《月夜忆舍弟》:
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
这四句诗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。离开家乡已有七年,每逢中秋,总觉他乡的月亮缺了点什么。

一、记忆中的故乡月

故乡的月亮是带着稻香的。记得儿时在晒谷场上,大人们摇着蒲扇说古,我们几个孩子就躺在竹床上数星星。月光把晒场照得如同白昼,远处池塘里的蛙声此起彼伏,空气中飘着新割稻秆的清香。

而今城市里的月亮,总是孤零零地悬在钢筋森林的夹缝中。即便圆满如盘,也少了那份温润的烟火气。

二、舌尖上的乡愁

读到"露从今夜白",突然想起母亲做的白露茶。老家有"白露摘茶"的习俗,这天采摘的茶叶带着露水的清甜。母亲会特意留些新茶,等我寒假回家时泡给我喝。

上周在茶城看到标着"白露茶"的货架,买回来却怎么也泡不出记忆中的味道。或许缺的不是茶叶,而是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。

三、电话那头的牵挂

视频时,父亲的白发在镜头里格外刺眼。他总说:"家里都好,你安心工作。"可我知道,上个月母亲腰疼发作,他们瞒着我去了县医院。

忽然明白杜甫写"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"时的心境。在这个高铁三小时就能抵达的距离,我们却活成了彼此通讯录里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
合上诗集,阳台上的月光依然清冷。手机日历显示还有28天就是中秋,这次,该订张回家的票了。

毕竟,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
,月是故乡明。(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)

,月是故乡明。(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),月是故乡明。(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) 答案: 答: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 考查知识点:默写 思路分析与延伸: 译文: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,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。 诗文: 《月夜忆舍弟》(唐)杜甫 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(边秋 一作:秋边) 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 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...

,月是故乡明.(《月夜忆舍弟》)

,月是故乡明.(《月夜忆舍弟》)露从今夜白 该题考查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颈联的完整记忆。原诗颈联为"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",采用工整的对仗结构:"露"对"月"(自然意象),"从"对"是"(虚词),"今夜"对"故乡"(时空对照),"白"对"明"(颜色亮度)。题干给出下句"月是故乡明",要求填写上句"露...

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中“月是故乡明”一句的妙处在于( )

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中“月是故乡明”一句的妙处在于( )A. 用科学对比突出各地月光明暗差异 B. 以夸张手法强调故乡月亮的物理亮度 C. 借主观感受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D.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边塞月夜的寒冷 答案:C 解析: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鉴赏能力。选项C正确,该句通过违背客观常理的表达(月亮实际亮度相同)...

___,月是故乡明。(《月夜忆舍弟》)

本题考查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的经典对仗句默写。原诗颔联"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"中,"露"与"月"同为自然意象,"白"与"明"形成颜色对照,"今夜"与"故乡"构成时空呼应。填写时需注意:1.首字"露"必须与下句"月"形成工对 2."今夜"体现具体时间节点 3."白"字既写露色又暗含秋意 4.典型错误包括误写为...

补全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中的诗句:___,月是故乡明。

补全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中的诗句:___,月是故乡明。答案:露从今夜白 解析:本题考查唐代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的名句默写。该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,当时杜甫在秦州(今甘肃天水),兄弟分散在战乱中的河南、山东一带。前句'露从今夜白'既点明白露节气,又通过露水寒意烘托战乱凄凉;后句'月是故乡明'运用心理...

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中'月是故乡明'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 ( )

'月是故乡明'表面写月亮,实则抒发思乡之情。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,杜甫与兄弟离散,流落秦州,此时望月思亲,主观上觉得故乡的月亮更明,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。A项错误,这不是客观描写;B项虽符合诗歌整体情感,但非此句重点;C项过度引申,此句未直接控诉战乱;D项最准确,抓住了思亲的核心情感。...

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中'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'历来为人称道,请结合全...

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中'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'历来为人称道,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。答案:这两句诗妙在:1. 以白露节气点明时令,暗示环境凄凉;2. 通过主观感受'月是故乡明'表达深切思念;3. 虚实结合手法将个人漂泊与家国之忧融合;4.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,体现杜甫律诗特色。解析:本题考查对杜甫...

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中'月是故乡明'一句的深刻含义是( )

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深层理解。'月是故乡明'是杜甫在战乱中思念亲人的名句,从物理角度看月亮亮度相同,但诗人因深切思念故乡,产生主观感受上的差异。A项仅作字面理解错误;B项'夸张手法'不准确,应为移情手法;D项与事实不符。正确理解应为C项,通过主观情感影响客观感受的表达方式,深刻展现诗人的思乡之情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