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暮春古诗朗读日记:聆听时光深处的诗韵

暮春古诗朗读日记:聆听时光深处的诗韵

四月末,午后的阳光已褪去了仲春的锐气,变得温吞而绵长。窗外的樟树新叶繁茂,却在风过时,簌簌地落下几片早已让位给嫩芽的老叶。这已是暮春了。我忽然想起“暮春”这个词在古诗中的千般模样,便心血来潮,决定为自己安排一场专属于这个午后的“暮春古诗朗读会”。

一、筹备:在书卷与茶香中寻觅春踪

我首先从书架上搬下那本厚重的《全唐诗》和一本宋词选辑。书页泛黄,散发出一种混合着墨香与时光尘埃的独特气味。泡上一杯明前龙井,看嫩绿的茶叶在杯中舒卷沉浮,仿佛将整个春天的精华都浓缩于此。我的手指划过目录,寻找着那些与暮春相关的诗篇——杜甫、韩愈、白居易、晏殊、秦观……一个个名字跃入眼帘。我准备好手机,并非为了打扰,而是为了记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,我想听听,当千年前的诗句透过今人的嗓音,会与这个暮春产生怎样的共鸣。

二、朗读进行时:与古人同悲共喜

我深吸一口气,开始了我的朗读。起初声音有些生涩,但很快便沉浸其中。

朗读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

“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”我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一份闲适与寂寥。读到最后一句时,窗外恰好一阵风急,吹得树叶沙沙作响,宛如诗中的春潮夜雨。我仿佛不再是朗读者,而是那位伫立涧边的诗人,怜爱着这暮春中独自茂盛的幽草,看着无人问津的渡舟随波荡漾,心中泛起一种对自然野趣的向往与淡淡的人生孤寂。

朗读晏殊《浣溪沙》

“一曲新词酒一杯,去年天气旧亭台。夕阳西下几时回?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小园香径独徘徊。”读这首词时,我的语调放缓了。尤其是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这一联,我反复吟诵了两遍。一种对时光流逝无可挽留的怅惘,与对生命循环、旧识重归的欣慰,这两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。朗读时,我看着杯中沉底的茶叶,恰如那落去的春花,而窗外年复一年归来的飞鸟,不就是那似曾相识的燕吗?一种跨越时空的共情,在这一刻击中了我。

朗读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

“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”这首诗的基调是深沉而克制的。我努力用平静的语调去读,但读到“落花时节又逢君”时,鼻尖仍忍不住一酸。杜甫笔下这暮春的落花,承载的不仅是季节的变换,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个人命运的飘零。我的朗读声在最后一句后戛然而止,留下长长的沉默,任由那份苍凉与深沉的感慨在空气中蔓延。

三、余韵:声音之外的收获

朗读完毕,我回听自己的录音。声音算不上优美,甚至有些地方的停顿和重音处理得并不完美。但令我惊讶的是,其中蕴含的情感是真实的。通过出声的朗读,我比默读时更深刻地体味到了诗的韵律之美,感受到了每一个字词背后诗人的心跳。

这个下午,我没有去公园里追赶最后的春光,而是通过这场“暮春古诗朗读”,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。我用自己的声音做舟,渡过了千年的时光之河,与诗人们一同伫立在他们的暮春里,感受他们的欢喜、闲愁、怅惘与坚韧。暮春虽意味着凋零与逝去,但这些诗句,却将最美的瞬间凝固定格,成为了永恒。原来,春天从未真正离去,它被一首首朗读出来的诗,妥善地珍藏在了声音里,也珍藏在了我的记忆中。窗外,夕阳西下,又是一个“落花时节”的落幕,但我的心中,却因这场朗读而变得无比丰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