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江花月夜——记一次月下独思
2023年10月15日 晴
江畔初见月
傍晚时分,我独自漫步至江边。秋风微凉,带着水汽的湿润拂过面颊。忽然抬头,见一轮明月悄然升起,倒映在粼粼江水中,恍若张若虚笔下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”的景致。虽非春日,但这般景象仍让我驻足良久。
古意今情
想起《春江花月夜》中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之句,不禁莞尔。千年前的诗人与今夜的我看的或许是同一轮月亮,只是隔了时空的长河。江水依旧东流,月光仍旧皎洁,变的只是岸边观景的人罢了。
我试着续写两句:
“今人犹见古时月,
古月曾照今人愁。”
思绪如潮
月光渐亮,我的思绪也愈发清晰。近来工作上的压力、生活中的琐事,此刻都显得微不足道。江面泛着银光,远处渔火点点,让人想起“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”的辽阔。天地之大,个人的烦恼何其渺小。
夜归小记
归途上,月光透过梧桐枝叶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耳机里正好播放着古琴曲《春江花月夜》,琴音淙淙,与眼前的夜景完美契合。忽然明白,古人诗词中的意境从未远去,只要我们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,用心感受。
今夜,感谢这一江秋水,一轮明月,一首古诗,让我在喧嚣中找到片刻宁静。
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作文
篇1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作文 曾几何时,文字的海洋里漂荡着一叶叶精美的装饰小船。它们被随意抛洒在作文的浪尖上——三个“君不见”如刻板的旗号,突兀地悬挂在论证的桅杆;“揆诸当下”似生硬的舵轮,强行扭转现实的航向;而结尾处那句追逐月色的誓言,则成为千篇一律的锚钉,死死固定在一片枯竭的港湾。这种现象...
有哪些关于中秋的诗歌
初唐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中,月亮是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”的宇宙之眼,带着哲学追问;中唐白居易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里,月亮是“西北望乡何处是,东南见月几回圆”的人间镜子,映出贬谪之苦;北宋苏轼《水调歌头》则让月亮成为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情感桥梁,从“问月”到“慰己”...
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的作品 作文
篇1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的作品 作文 考场作文里,古诗文被削成了薄片。学生携着这些亮晶晶的碎片奔赴纸面,如同杂耍艺人抛掷彩球—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君不见……三个“君不见”排开阵势,像小学生比赛背诵圆周率。结尾处,必得引一句“追风赶月莫停留”,仿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