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晓寻芳日记

《春晓》寻芳日记

三月廿一 微雨初霁

清晨在啾啾鸟鸣中醒来,推窗时忽忆起孟襄阳那句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”,竟与此刻情境浑然相契。昨夜疏雨掠过海棠,阶前犹见湿痕,正是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”的意境。

诗境与现实的交响

撑着竹骨伞步入西园时,才真正懂得诗人笔下既怜春色又叹易逝的复杂心绪。桃枝上残留的雨珠将坠未坠,玉兰花瓣零落成毯,每一处景致都像被诗句浸染过——那被风雨揉碎的岂止是繁花,更是转瞬即逝的春光本身。忽然理解千年前那位襄阳诗人晨起推窗时,为何先闻鸟雀欢鸣,继而看见满地落红,最后化作一声轻叹。

花笺拾遗

俯身拾起三枚完整的花瓣:淡樱、垂丝海棠与二乔玉兰,将它们压进随身书册。花瓣边缘微卷,仿佛还带着夜雨的清冽气息。这或许就是“花落知多少”最温柔的答案——不必细数凋零之数,只需记得它们曾在枝头盛大绽放的模样。

春日的辩证

午后阳光破云而出,被雨水洗过的嫩叶透出翡翠般的光泽。鸟鸣比清晨更稠密些,麻雀在湿草地上跳跃,乌鸫则站在香樟高枝上唱着转调复杂的歌。忽然悟出《春晓》的妙处:风雨与落花是春日的阴影面,而鸟啼与晨光则是明亮面,诗人用二十个字完成了对春天完整的抒情。

暮色记事

日暮时再经西园,见园丁正清扫残花。本想劝阻,却见他将花瓣尽数堆于梅树根部,化作春泥。原来消亡与新生从来都是一体两面,正如诗人在叹息落花时,早已将春天的魂魄锁进文字,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鲜活如初。

归家展纸磨墨,将压平的花瓣贴在日记扉页,并抄录《春晓》全诗。墨迹干透时,窗外又响起淅沥雨声——但这次不再为落花忧心,因为知道明晨推窗时,必有新绽的蓓蕾缀满枝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