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抄古诗赏析:秋日读《山居秋暝》有感
一、诗作原文与背景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这首五言律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之手,创作于其隐居蓝田辋川时期。诗中"空山"并非真无人迹,而是诗人滤去尘世喧嚣后的心灵净土。
二、意象赏析摘抄
1. 视听交织的山水画卷
颔联"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"通过光影流动与泉水叮咚,构建出立体感官体验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批注:"写景如此,方为不隔"。
2. 动静相生的田园趣味
颈联中浣女的笑声与渔舟的划动,让静谧山居顿生灵气。钱钟书在《谈艺录》中特别赞赏这种"以动衬静"的手法。
三、个人感悟日记
今日重读此诗,恰逢窗外秋雨初歇。看那雨珠在银杏叶上滚动,忽然懂得王维笔下"清泉石上流"的妙处——不是简单的白描,而是将水流的韵律与禅意凝练成永恒的画面。
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里,我们更需要这种"慢审美"。当我在阳台种的那丛翠竹沙沙作响时,总会想起"竹喧归浣女"的句子。原来千年前的诗人早已告诉我们:美好不在远方,就在当下的感知里。
四、创作启示
王维的诗作提醒我们:
1. 观察要细致(如"莲动"的微妙动态)
2. 情感要节制(全诗无直接抒情却情味悠长)
3. 意境要创造("王孙自可留"的留白艺术)
这或许就是古人说的"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"吧。合上诗集,秋夜的月光正漫过书桌,恍惚间竟分不清是唐时的月,还是今夕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