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恨君不似江楼月:一场跨越时空的思念日记

恨君不似江楼月:一场跨越时空的思念日记

【夜半独倚栏】

子时的更漏滴答作响,我独坐江楼,看那轮明月悬在墨色天幕中。忽然想起吕本中的《采桑子》里那句"恨君不似江楼月",字字如珠玑坠地。江水泛着碎银般的光,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波光还是泪光。

一、月有盈亏君长别

江楼的月这般好,南北东西皆相随。可你呢?自那年折柳相送,便如黄鹤一去。我数着月圆月缺整整七载,连檐角铁马都记住了我叹息的节奏。昨夜梦中见你系马垂杨岸,醒来只见枕上泪痕如新墨晕染。

"恨君不似江楼月,南北东西,南北东西,只有相随无别离"——这阙《采桑子》在唇齿间辗转千遍,像含着一枚青橄榄,初尝酸涩,回味却更苦。

【旧物惹新愁】

晨起整理书箧,忽见你当年题诗的薛涛笺。泛黄的纸页上,"死生契阔"四字犹带墨香,衬得案头新插的梨花格外苍白。记得那日你以竹枝蘸墨,笑着说要学李义山题"相思树上合欢枝",如今连墨竹笔洗都生了裂纹。

二、云中谁寄锦书来

午后细雨敲窗,卖花声穿过湿漉漉的巷子。买得一把油纸伞,却想起你总说"细雨骑驴入剑门"的典故。西窗烛又该剪了,可再无人与我共话巴山夜雨。案头《花间集》翻到温飞卿那页:"玲珑骰子安红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",忽然觉得连篆香灰都成了相思的形状。

注:江楼月意象出自宋代吕本中《采桑子》,此处化用为跨越时空的情感载体。日记以古典诗词意象重构现代人的思念,通过器物、气候、典籍等多维度呈现"恨君不似江楼月"的深层意境。

【终宵不成眠】

三更鼓过,江面浮动的月光碎成万千银鳞。我数着更声将铜钱卦摆了又摆,卦象总显示"鸿雁于飞"。忽然明白《牡丹亭》里杜丽娘为何说"生者可以死,死者可以生",原来情到深处,连江月都能化作传书的青鸟。只是不知这隔着千山万水的相思,可能随着潮信送到你枕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