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张字古诗中的春日闲思日记

张字古诗中的春日闲思日记

清晨推窗,忽见院角桃枝已缀新蕊,恍然惊觉春意渐浓。蓦然想起少时读过的张字古诗中那句“张旭三杯草圣传,脱帽露顶王公前”,不觉莞尔——这般洒脱恣意的春日情怀,竟与眼前景致如此契合。古人以张为姓者多才情横逸,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中“张若虚”三字本身就如诗如画,更不必说张志和“西塞山前白鹭飞”的悠然意境了。

一、诗中之张的意象流转

午后倚栏重读《全唐诗》,发现“张”字在古诗中竟有千般姿态。杜甫怀念李白时写“张颠老死不足数,我师此义不师古”,此张指草圣张旭;王昌龄“张良未逐赤松去,桥边黄石知我心”又引出谋士张良的典故。最妙的是李商隐“张衡愁浩浩”一句,将东汉张衡制地动仪的忧思与春愁交织,恰如我此刻望着窗外云卷云舒时的心绪。这些诗句中的“张”字早已超越姓氏范畴,成为某种文化符号的载体,或喻才情奔放,或指智谋深远,或表愁思绵长。

二、春景与诗境的交融

暮色渐合时漫步小园,见邻家孩童正放纸鸢,忽就忆起高鼎《村居》中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”之句。虽未直含“张”字,但风筝凌空时丝线张弛的态势,岂不暗合张籍《节妇吟》中“还君明珠双泪垂,恨不相逢未嫁时”的张力?春日的每一种景象似乎都能在古诗中找到呼应:新柳抽枝是张祜“千门开锁万灯明”般的蓬勃,晚风拂面带着张仲素“袅袅城边柳”的温柔。原来古人早将春日的舒张与收敛都写尽了。

三、墨痕里的生命律动

夜来提笔欲记今日所思,墨汁在宣纸上晕开时,忽然懂得张谓《早梅》中“不知近水花先发,疑是经冬雪未销”的妙处——那种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捕捉,恰是春日最动人的部分。记得《唐诗纪事》载张打油作雪诗“江上一笼统,井上黑窟窿”,虽俚俗却生机盎然。可见张姓诗人无论雅俗,皆能展现生命舒张的本真状态。此刻灯下蝌蚪般游走的字迹,不也正模拟着春蚕食叶的沙沙声响?

临搁笔时望见星空,想起张若虚那句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”。千年月光照耀下,古诗中的“张”字如星斗般恒久闪烁,而每个春天都带着崭新的张力破土而出。或许明日该去城南访兰,看看是否如张九龄所言“幽林芳意在,非是为人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