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庭深日影斜——我的庭院日记

庭深日影斜——我的庭院日记

一、晨光初照

清晨六时,第一缕阳光越过东墙,将庭院里那棵老槐树的影子拉得细长。我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,站在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上,看露珠在草叶间滚动。母亲正在西角的小菜园里摘黄瓜,篮子里盛着带刺的鲜嫩果实,这是《诗经》里“中庭有甓”的现代诠释——只不过甓换作了水泥砌的菜畦,但那份自给自足的悠然古今相通。

二、午荫闲趣

正午时分,庭院变作绿荫笼罩的方舟。白居易“霭霭四月初,新树叶成阴”的景象在此重现。我躺在竹椅上,透过葡萄架的缝隙数着光斑。邻居家的猫悄无声息地跃上墙头,在瓦片间踱步,仿佛巡守自己的小小王国。忽然想起刘禹锡“庭前芍药妖无格”之句,可惜我家院中只有母亲栽的几丛月季,虽非名贵品种,但开得热烈奔放,倒也不逊色。

三、午后蝉声

最妙的是午后雷雨将至未至之时。天色暗沉下来,蝉鸣却愈发聒噪,与远处隐约的雷声交织成奇特的交响。我坐在屋檐下,看蚂蚁排成长队搬运食物,忽然几滴硕大的雨点砸在青苔斑驳的地面上,溅起细小的尘土。这时整个庭院仿佛苏轼笔下“庭下如积水空明”的幻境,只不过他见的是月光,我遇的是雨幕。

四、夜凉如水

入夜后,庭院换上另一副面容。蚊香的白烟在灯笼旁袅袅盘旋,父亲泡的茉莉花茶在石桌上散着热气。我仰头寻找牵牛织女星,却见飞机航灯如移动的星辰划过天际。现代与古典在这方寸天地奇妙交融,恰如杜甫“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”的诗意被霓虹灯稀释了几分,但那份对庭院夜色的沉醉依然真切。

这个三十见方的庭院,是我家的呼吸之所,是四季的舞台,更是无数古诗的当代注脚。每当“庭深日影斜”,我总觉得自己同时活在千百个时空里——既是玩手机的现代青年,也是吟咏“庭中有奇树”的古人。砖缝里长出的车前草,墙角蟋蟀的鸣叫,晾衣绳上飘动的衬衫,所有这些寻常事物,因为被庭字古诗点亮,都获得了超越日常的诗意。或许真正的传统文化传承,不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,而就在这样一方活着的、呼吸着的庭院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