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兰操日记:一日心期千劫在
晨光中的兰想
清晨推窗,忽见案头春兰抽新茎,淡绿花苞犹带露痕。蓦然想起孔子周游列国途中,于幽谷见兰独茂而叹"兰当为王者香"的典故。这盆建兰是去岁秋日从山农处购得,当时叶瘦如韭,今已葳蕤成丛。韩愈《幽兰操》中"兰之猗猗,扬扬其香"之句浮上心头,古人以兰喻君子之德,观其叶虽经冬雪而碧色不改,确有种坚贞之气。
兰之猗猗,扬扬其香
每读至此,总觉鼻尖似有冷香缭绕。兰香不同于桂之甜腻、梅之清寒,而是带着山野清气与书卷墨香交融的独特气韵。记得《琴操》记载孔子自卫返鲁,见幽谷中兰与众草为伍,乃停车抚琴作《猗兰操》,感慨贤者不逢时的孤寂。此刻晨光斜照在兰叶上,露珠折射出七彩虹光,恍若见两千年前那位执着的老人,在荒烟蔓草间弦歌不绝的身影。
午后访兰小记
晌午赴植物园兰圃,见玻璃温室中陈列各色兰科植物。有花瓣似白玉雕成的素心兰,有紫纹如蝶翅的墨兰,还有形似仙鹤展翅的鹤顶兰。最令人驻足的是一盆野生蕙兰,标牌注明采自皖南深山,叶片有被鹿啃食的旧痕。管理人员说此兰三年未花,今春忽然抽出两茎花穗,暗香浮动如缕不绝。这倒令我想起张羽《咏兰花》"能白更兼黄,无人亦自芳"的句子,兰之可贵,不在有人赏识,而在其本心皎洁。
深谷幽兰的启示
站在一盆标注"秦岭野生"的春兰前,观察其根系紧附枯木,叶片虽略残损却精神抖擞。相较于旁边那些温室培育的杂交兰,野生兰自带一种倔强的美感。白居易《种兰》诗云:"不如种在天池边,白苹红蓼秋娟娟",但我觉得兰的真正魂魄,还是在于《荀子》所说"生于深林,非为无人而不芳"的天然品格。现代人总习惯将一切美好事物驯化改造,却忘了有些风骨本该属于山野。
夜读兰章有感
晚间翻检《全唐诗》,见李世民《芳兰》诗:"春晖开紫苑,淑景媚兰场。映庭含浅色,凝露泫浮光。"帝王笔下的兰终究带着宫廷富贵气,倒不如李白"孤兰生幽园,众草共芜没"的孤傲来得真切。最妙是杨万里"健碧缤缤叶,斑红浅浅芳"写兰叶之劲健,与苏轼"春兰如美人,不采羞自献"的娇媚恰成对照。同一物象在不同诗人眼中,竟有如此千般姿态。
兰与我
临睡前给窗台兰花浇水,忽然惊觉这株植物已伴我度过三个春秋。它见过我伏案疾书的深夜,听过我朗诵诗文的晨光,花瓣曾飘落在我未写完的信笺上。人与花之间,原也有着默然相守的缘分。就像朱熹《兰》诗所写"谩种秋兰四五茎,疏帘底事太关情",草木无知,人却总爱赋予其情感与品格。或许正如邵雍所说"兰在幽林亦自芳",人的修行也该如此,不论处于何种境遇,都要保持内心的芬芳与高洁。
夜风穿过兰叶的声音细不可闻,唯有暗香如思绪般在室内流转。今日读兰、访兰、思兰,最终明白古人为何将兰誉为"花中君子"。它不是最艳丽的,却是最令人回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