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与猴共吟
林深时见鹿,溪静偶闻猿
晨光熹微时,我踏着露水走入这片未曾被现代文明侵扰的山林。空气中弥漫着松针与腐殖土混合的清香,远处传来潺潺溪水声,仿佛古琴师拨弄着千年不变的曲调。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中,我突然理解了古人为何总将猴猿之声与山林之趣相融——那不仅是野性的呼唤,更是自然最本真的诗意。
忽闻高枝啼啸声
正当我沿着青苔小径前行时,一阵急促的窸窣声从头顶传来。抬头望去,三五只棕毛猴子正矫健地在树冠间腾跃,它们的毛皮在透过叶隙的光斑中泛着金铜色光泽。最令人称奇的是,其中一只年长的公猴突然停歇在古松横枝上,仰首发出悠长的啼鸣。那声音既不似猛兽威慑,也不若雀鸟啁啾,而是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感,恍若诗人登高而诵:“猿鸣三声泪沾裳”,古人诚不我欺。
它们用爪尖梳理毛发时的专注,像极了文人墨客整理衣冠时的郑重;它们争夺野果时发出的短促叫声,又仿佛市井间孩童嬉闹的喧哗。当猴群安静下来相互搔痒理毛时,夕阳为它们镀上暖金色的轮廓,竟显出几分“猿鹤为君子,松筠共岁寒”的意境。
灵长类的诗意栖居
这些山林原住民教会我重新审视“文明”的定义。它们饮山泉必溯上游,食野果定择熟透,夜间休憩永远选择最稳固的枝桠——这何尝不是一种传承千年的生存智慧?某只幼猴失足落水时,整个猴群发出的警报声此起彼伏,直到母亲将其救起方渐平息。这种族群间的牵绊,令人想起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”中蕴含的羁旅情怀。
日影西斜时,猴群开始向密林深处迁徙。它们排成纵列在枝桠间行进的身影,像极了一行移动的象形文字,在苍穹与绿荫之间书写着属于山林的原生态诗篇。我突然意识到,所谓“猴子的古诗”,从来不是人类单方面的文学创作,而是整个自然生态共同谱写的生命交响。
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
当最后一声猿啼消散在暮色中,我坐在溪边石上记录今日所见。笔记本的纸页被山雾染得微潮,墨迹仿佛也带着青苔的气息。在这片猴群世代栖居的山林里,人类才是偶尔闯入的学徒。它们用最原始的生活方式,向我们展示着天地间最本真的诗意——那是不需要平仄对仗的生命律动,是超越文字表述的存在之美。
或许明日朝阳升起时,又会有新的游人途经此地。但只有愿意停下脚步倾听的人,才能从猴群的啼啸中,听见那首从未被文字完全记录的山林古诗。这首诗写在飘落的松针上,写在潺湲的溪水中,写在灵长类动物澄澈的眼眸里,等待着所有怀揣诗心的人来共吟。
游动物园的作文是
转过几处草木,望见猴山之上一番景象:数只猢狲龇牙裂嘴,争食游客抛掷之果屑;唯有一只伶俐小猴,目光倒滴溜溜觑着我手中那份游园图册。正凝神间,冷不妨那厮蓦地扑上前来,竟将地图劈手夺去,啮咬撕扯成纷飞碎屑!待我惊醒,它已得意跳跃蹿回山石之上,呲牙作态,引得群猴喧闹不休。看客与伊皆瞠目无言——地图顷刻零落成尘,地图上...
四年级作文推荐一个好地方云台山
篇1 四年级作文推荐一个好地方云台山 云台山如同一幅鲜活的画卷,在天地间缓缓展开。踏入其中,仿佛坠入仙境的怀抱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从天而降的瀑布,它从三百余米的高空倾泻而下,宛若一条银龙盘旋在山际;水珠溅落脸上,带来丝丝清凉,仿佛夏日里的精灵在轻声低语。攀爬时,脚步轻快如飞鸟,尽管路途遥远,却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