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松下寻诗记
山行偶得
晨起推窗,见远山含翠,忽忆杜荀鹤“时人不识凌云木,直待凌云始道高”之句,遂携竹杖往城西松林而去。石径苔痕新绿,春露犹缀草尖,恍若每一步都踏在诗行的韵脚上。
松下凝思
那株百年小松斜倚断崖,枝干蟠屈如墨笔挥洒。抚其鳞纹时,恍见贾岛正袖手沉吟“松下问童子”,而王维的“清泉石上流”竟自岩隙淙淙应和。松针筛下碎金般的光斑,在笔记本上跃动成待填的律绝。
诗脉相承
寻诗三昧
尝试以松针蘸墨写作,笔尖却悬滞半空——原来真正的诗不在笺纸,而在叶脉间流淌的树脂清香里,在蚁群沿皴皱跋涉的轨迹中。那些被无数次吟咏的“月明松影”“雪压青枝”,终究要亲自用体温丈量过松皮的沟壑,方能读懂字句深处的年轮。
归途得句
贾岛:寻隐者不遇
而诗人面对“寻”而“不遇”,诗句中没有一句明确表示情感话语,淡淡而入,淡淡而出,仿佛一切与已无关。古人云“诗言志”。志者,心声也。没有诗人的感情能成为一首诗吗?当然,诗人不是没有感情,只是表达得“含糊”而已。 其实,诗人的内心并非古井止水,波澜不惊。“松下问童子”,一个问字,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,满怀希望而来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