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孤亭遥望忆王孙

孤亭遥望忆王孙

暮春独坐小记

四月廿三,微雨初霁。信步至西郊山麓,见旧时石亭半掩于松柏之间,青苔爬满石阶,檐角风铃锈迹斑斑,忽忆李中主词"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",虽非边塞孤城,此间寂寥竟与之暗合。

倚栏远眺,城郭烟火俱在苍茫之外。亭中石桌刻有前人诗句,斑驳间尚可辨"故人西辞黄鹤楼"数字,不知是何年何月羁旅之人所留。忽有山风穿亭而过,携来远处梵钟声声,恍若与百年前某个同样在此伫立的魂灵蓦然相通。

亭记往昔

记得童稚时,常随祖父来此亭临帖。老人总携一柄紫砂壶,铺宣纸于石案,教我摹写《兰亭集序》。那时不解"仰观宇宙之大"的苍茫,只顾用墨汁描画飞檐上的螭吻。而今重抚那些被雨水冲淡的墨痕,忽觉王右军"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"之叹,竟如冰锥刺入胸膛。

亭东有古槐一株,虬枝斜出如龙爪。树下残碑记载此亭建于万历年间,原是送别长亭。想来多少折柳相赠的离人,在此处望尽驿道尘烟。如今高速公路截断古道,唯余此亭守着荒径,反倒成全了真正的"长亭更短亭"之境。

归鸟衔余晖

日影西斜时,忽见群燕归巢,呢喃声碎落亭周。这些黑衣信使年复一年衔泥补巢,是否还记得当年在此歇脚的举子?或许某只老燕曾见证过落第书生醉题诗句,也听过新科进士的朗笑。而今柱上墨迹犹存,那些悲喜却早随云散去了。

暮色渐浓时下山,回望山亭如墨痕点染苍翠。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爱在亭中题诗——并非真要留名于世,不过是向天地投递一封无字书简,等待百年后某个心有灵犀之人,在此处完成隔时空的唱和。石亭终将倾颓,但每个在亭中驻足过的灵魂,都已成为它无形的椽柱,支撑起穿越千年的精神穹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