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山居读诗日记
七月十五日 晴 微风
入山已三日,暑气渐消。晨起推窗,满目苍翠欲滴,蝉声尚未大作,唯有清越鸟鸣偶尔划破山谷的寂静。携一卷《王右丞集》坐于老槐树下,凉荫匝地,斑驳的光影在书页上摇曳,恍若时光的碎金。
翻至《积雨辋川庄作》,“漠漠水田飞白鹭,阴阴夏木啭黄鹂”一句跃入眼帘。此诗向来被誉为“全首皆静”的典范,今日于山间再读,更觉其妙。窗外不远处恰有一方水田,虽无白鹭,却有几只蜻蜓低飞点水,漾开圈圈涟漪。远处浓密的树荫里,确乎有鸟雀啼鸣,虽非黄鹂,其声亦清脆悦耳。王维笔下之景,穿越千年,竟与此地悄然重合。诗人所见之“夏木”,之“水田”,并非热烈张扬的夏,而是一种深沉的、内敛的、充满生机的静谧。这“含夏”之景,不含燥热,只蕴清凉。
午后小憩后,思绪仍萦绕于“夏”字。
索性以“夏”为引,在记忆中搜寻其他古诗。高骈的“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”是慵懒的夏;李商隐的“深居俯夹城,春去夏犹清”是清朗的夏;而范成大《喜晴》中的“连雨不知春去,一晴方觉夏深”则道出了夏日的蓦然之感。每一句诗,都像一扇窗,推开便能窥见古人眼中一个截然不同的夏天。他们的“含夏古诗”,是心境与物境的交融,暑热也好,清凉也罢,皆可入诗,皆成意境。
黄昏时分,漫步至溪边。夕阳将云彩染成橘红,溪水潺潺,带着白日吸收的些许温热。忽然想起杜甫的《江村》,“清江一曲抱村流,长夏江村事事幽”。我所处虽非江村,但这山中之夏,其“幽”趣盎然,与杜工部的心境隔空相应。长夏本该喧闹,但在诗人的笔下,在避世者的心中,它反而呈现出一种事物流转之外的宁静幽远。这或许就是中文的魔力,“夏”字本身带着温度,但与前后的字词相“含”,便能化酷暑为清景,纳喧嚣入幽静。
暮色四合,山风渐凉。携书而归,心满意足。今日以读诗度日,与古人对话,方知“含夏”二字,境界全出。夏不止于一种体验,它能在诗词的炼金术中,化作千般模样,万种风情。它可以是生活的背景,也可以是心绪的注脚。明日,当继续在这山居时光里,寻觅更多藏在字句间的夏日风华。
山居夏日高骈古诗朗读合集
【赏析】: 《山亭夏日》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。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,入眼都 是绿树浓阴,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,微风拂过,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,蔷 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,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。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 帘动、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,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,表达了 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 这是一首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