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古朗月行古诗节选日记:追寻童年的月光

古朗月行古诗节选日记:追寻童年的月光

十月十五日 晴

今夜无云,天幕是深邃的墨蓝,一轮皎洁的满月悬于天际,清辉遍洒,将我的小书房照得半明半暗。合上电脑,揉揉酸涩的眼睛,这机械而忙碌的一天,竟被这突如其来的月光温柔地打断了。我不由自主地走到窗边,仰头凝视,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句刻在骨子里的诗: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”李白的《古朗月行》节选,像一把钥匙,蓦然开启了我那扇尘封已久的、通往童年的记忆之门。

我的童年,是在一个如今看来仿佛加了柔光滤镜的小镇度过的。那时的夜晚,没有这么多炫目的霓虹,没有如此密集的高楼,天空显得格外低,星星格外亮,而月亮,是当之无愧的夜空君王。我清晰地记得,在一个如同今晚的月夜,我牵着外婆的手在院子里乘凉。我伸着胖乎乎的手指,指向那轮明亮的圆盘,用稚嫩而肯定的语气宣布:“外婆你看!天上挂着一个好亮好大的白玉盘子!”外婆笑了,脸上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,她摸着我的头说:“是呀,那是月亮仙子住的宫殿。”那时,我对此深信不疑。这“白玉盘”里,定然有嫦娥在翩翩起舞,有吴刚在不停地砍伐那棵永恒的桂树,还有一只乖巧的玉兔在捣药。我的全部想象,都被这“白玉盘”承载着,飞向了神秘而美丽的广寒宫。

诗中接着说:“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”这又与我儿时的另一种奇思妙想不谋而合。有段时间,我固执地认为月亮是一面巨大的、拥有魔力的镜子。它高悬于青云之上,默默地注视着人间,记录着所有人的悲欢离合。我甚至会在月圆之夜,搬个小凳子坐在月亮底下,对着它小声地诉说自己的秘密,比如偷偷藏起来的糖果,或是与小伙伴闹了别扭的委屈。我坚信这面“瑶台镜”能听见,并能把我的愿望带给天上的神仙。那种对自然最原始的敬畏与浪漫的沟通,是成年后的我们再也无法复刻的纯粹体验。

李白以其瑰丽的想象,为我们定格了孩童眼中最本真的月亮。它不是天体物理学中一颗荒芜的、环绕行星运行的卫星,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神话色彩的、有温度的存在。“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”的景象,曾无数次在我的梦中上演。这份天真烂漫的视角,是生命最初赠予我们的宝贵礼物。然而,随着年岁渐长,课本上的知识取代了神话,生活的琐碎消磨了诗意。我们知道了月球的表面是环形山和月壤,它本身并不发光,只是反射着太阳的光辉。我们习惯了低头赶路,为生计奔波,有多久没有再认真地、带着好奇心地抬头,去欣赏一下这片我们自幼便熟悉的月光了?

今晚,这因《古朗月行》节选而重新被点亮的凝视,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慰藉。我忽然明白,童年的结束,并非意味着我们彻底失去了那份感知浪漫的能力。它只是被层层的现实所掩盖,如同明月偶尔被浮云遮蔽。而伟大的诗歌,就像一阵清风,吹散云雾,让月光重新照亮我们内心柔软的角落。它提醒着我,在成为一个懂得生活艰辛的大人的同时,也不要忘记那个曾经将月亮呼作“白玉盘”的自己。那份对世界的好奇、对美好的向往,是照亮庸常生活的另一束光。

夜已深,月更明。我关上窗,将一片清冷的月光留在屋内。感谢李白,感谢这《古朗月行》的节选,它不仅仅是一首诗,更是一座桥梁,让我在今夜,与遥远的童年和那份失落的诗意再度重逢。或许,真正的成长,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,依然能相信“白玉盘”和“瑶台镜”的美丽。愿我们都能在忙碌的间隙,时常拾头,让这千古不变的月光,洗涤心灵的尘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