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夏夜独坐观古诗咏萤有感

七月廿三夜记

暮色四合时,独坐后院藤架下纳凉。忽见三五流萤自竹篱间隙掠过,忽高忽低,明灭如星子坠地,蓦然想起杜牧《古诗咏萤》中"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"的句子,竟觉千年时空在此刻重叠。

萤火照亮的记忆

记得儿时在乡下,夏夜常与伙伴们用纱网追捕流萤。祖母总在此时摇着蒲扇念起《古诗咏萤》全篇:"的历流光小,飘飖弱翅轻。恐畏无人识,独自暗中明。"那时不解诗中深意,只觉得这些提着灯笼的小虫格外有趣。今夜细看萤火虫飞行的轨迹,忽觉那微弱光芒里藏着某种倔强——正如诗中所言,即便无人欣赏,也要在黑暗中绽放自己的光明。

古诗新悟

重读《古诗咏萤》,方知古人观物之细。诗中"暂透高梧影,还过曲沼滨"二句,此刻正在眼前上演:一只萤火虫掠过梧桐树影,又在荷花缸的水面投下转瞬即逝的倒影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令人战栗,仿佛看见千年前的诗人与我站在同一片星空下。

萤火启示录

这些发光的小生命让我想起城市里那些默默坚守的人。便利店彻夜不熄的灯,凌晨街道上沙沙作响的扫帚,急诊室里永不熄灭的红灯...他们都像《古诗咏萤》里"暗中自明"的萤火,用微光照亮某个角落。或许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亮度,而在于是否坚持发光。

夜渐深,萤火虫陆续隐入草丛。手机突然亮起,是友人发来消息:"看到你拍的萤火虫视频,想起小时候了。"忽然明白,这些微弱光芒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仍被传颂,正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共通的记忆与情感。合上日记本时,最后一只萤火虫在扉页投下光斑,恍若给今夜思绪画上一个小小的句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