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复兴之路观后感400字》日记一则
荧屏前的历史沉思与时代回响
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晴
今晚,我终于看完了六集纪录片《复兴之路》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坐在书桌前,灯光柔和,我却仿佛仍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之中,万千感慨涌上心头,必须提笔记录下这跨越百年的心灵震撼。
一、苦难辉煌:历史画卷的血泪与荣光
影片从鸦片战争的烽火硝烟开始,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一一呈现。当看到虎门销烟的壮烈、甲午海战的悲歌、戊戌六君子的血荐轩辕,我的眼眶不禁湿润。这是一段充满血泪的历程,我们的先辈在黑暗中摸索,在苦难中挣扎。林则徐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呐喊,孙中山先生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须努力”的嘱托,无不彰显着那个时代仁人志士的救国情怀。特别是看到抗日战争时期,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、共赴国难的场景,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
二、创业维艰: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
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。从一穷二白到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,从“两弹一星”扬国威到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,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坚定。影片中,我看到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的铁人精神,看到焦裕禄治理风沙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,看到钱学森、邓稼先等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赤子之心。这些闪亮的名字和他们的感人事迹,构筑了共和国的脊梁。虽然探索路上有过曲折,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。
三、改革创新:时代浪潮的奔涌与跨越
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,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影片用大量鲜活的历史镜头,展现了从小岗村“大包干”到深圳特区“杀出一条血路”,从浦东开发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,从抗击非典到举办奥运,一系列重大事件串联起中国腾飞的轨迹。当荧幕上出现香港、澳门回归的激动瞬间,当神舟飞船翱翔太空、嫦娥探月传回影像,当高铁网络贯通南北西东、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,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。这四十年,中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跨越,更找回了民族自信,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。
四、启迪思考: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
观看《复兴之路》,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,更是一次灵魂洗礼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生在红旗下,长在春风里,未曾亲历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和物质匮乏的年代,但这部纪录片让我明白,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。我们享受着前辈披荆斩棘带来的幸福,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。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,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坚定理想信念,练就过硬本领,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掩卷沉思,心潮澎湃。这部《复兴之路》,我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回眸,更是未来的召唤。四百字难以尽述心中所思,惟愿以此日记,铭志于心,践之于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