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咏柳中的春日絮语

《咏柳》中的春日絮语

三月廿一 晴

清晨推窗,忽见对面河畔的垂柳已是一片新绿,宛如一团青烟浮在枝头。蓦地想起贺知章那句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”,竟觉得这千年前的诗句,正是为眼前此景而写的。于是取了相机,信步往河边走去,想要捕捉这稍纵即逝的春意。

碧玉妆成的意象

站在柳树下仰头望去,阳光透过初生的嫩叶,确实像透过极薄的翡翠一般。古人以“碧玉”喻柳,实在精妙——不是深沉的翡翠,而是带着水光的、半透明的碧玉,恰如这些尚未完全舒展的柳叶,在光线下透出稚嫩的黄绿色调。每根枝条都缀满了这样的玉片,随风轻摇时,便成了诗人笔下的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。

最有趣的是观察柳树的不同形态。年幼的柳树枝条劲直向上,正如“碧玉妆成一树高”所状;而年岁久的柳树,枝条柔顺下垂,又应了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之景。同一首诗,竟写出了柳树一生的两种形态,这种观察之细致,令人叹服。

春风裁出的细叶

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我在柳树下驻足良久,仔细端详那些刚刚舒展的叶片。每片柳叶的边缘都极其整齐,仿佛真的被什么精巧的工具修剪过。春风这把无形的剪刀,不仅裁剪出柳叶的纤巧形态,更裁剪着整个春天的图景。

河水映着柳枝的倒影,几只早起的鸭子游过,将倒影揉碎成一片粼粼绿光。对岸有老人垂钓,钓竿与柳枝以相似的弧度弯向水面,构成奇妙的呼应。忽然理解了中国画为什么总爱将渔夫与柳树画在一处——都是春江景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。

时光中的咏叹

坐在柳树下的长椅上,想起儿时也曾这般观察过柳树。那时总好奇柳枝插土即活的特性,折了一支种在自家院中,如今已亭亭如盖。柳树的生命力与时光的流逝,在这小小的举动中形成了微妙的重合。

贺知章写此诗时已是耄耋之年,回乡见到旧时景物,发出“儿童相见不相识”的感慨。而今日的我,站在年年新绿的柳树下,似乎也能触摸到那种时光流逝的怅惘。草木依旧岁岁新生,人却逐年老去,这种对比令春日的欢欣中不免掺入一丝淡淡的哀愁。

拍了不少照片,却总觉得无法完全捕捉柳树在春风中的动态之美。那些柔韧的枝条摇曳的姿态,那些细叶在阳光下闪烁的光泽,还有整个树冠如华盖般舒展的气势,都只能留在记忆里。也许正因为文字和影像都难以完全记录这种美,古人才会写下那么多咏柳的诗篇,试图以不同的角度捕捉它的神韵。

日落时分,柳树的影子越拉越长,最终与对岸的柳影连成一片。归途中,折了一小段柳枝带回家中,插在书房的花瓶里。虽不能“万条垂下”,但那一抹新绿,已足够为我的日常添一份春意。期待明日清晨,再看它可曾又有新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