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含云古诗中的山居日记:一片云心寄远天

晨起观云

五更推窗时,含云古诗中"云横秦岭家何在"的苍茫忽现眼前。黛青远山裹着棉絮般的晨雾,恰似李白笔下"楚山秦山皆白云"的写意长卷。竹檐下凝结的露珠坠入陶瓮,叮咚声惊醒了昨夜搁在石阶上的《李义山诗集》,泛黄纸页间"远书归梦两悠悠,只有空床敌素秋"的批注墨痕未干。

云踪辨迹

沿着溪流行至半山亭,发现古人刻在青石板的"坐看云起时"已生出绒绒苔花。想起含云古诗中"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"的禅机,索性卸下藤箱临摹瞬息万变的云图。东边云团似王维"白云回望合"的终南积雪,西面纤云又化作李清照"天接云涛连晓雾"的星河渡船。忽有山风掠过,万千云絮顿时演绎出杜牧"白云生处有人家"的立体诗境。

午后云事

在晒药坪摊开云纹宣纸,用松烟墨临写苏轼"岭上晴云披絮帽"的句子。晾墨时望见后山升起炊烟,与天际游云缠绵成陶渊明"云无心以出岫"的画卷。采药老翁担着新掘的茯苓经过,笑说今日山岚是"帝乡白云里",竟与三十年前他在岳麓书院听先生讲的含云古诗暗合。药锄柄上悬着的云形木雕,倒像极了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里的留白。

暮云归处

日影西斜时,整座山谷开始吞吐陆游"云归忽失沧波远"的紫霞。站在古樟树下看归鸟穿云,翅膀拍打出"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"的韵律。突然悟得含云古诗中"云在青天水在瓶"的真意——装回满囊云色归去,我的茅屋不正是天地间最诗意的云瓶?夜雨将至时,但见远峰如黛,近岭含烟,恍然已是"白云满地无人扫"的至境。

墨迹未干的日记本上,月光正将云影拓成活的诗笺。想起晨间那句未写完的含云古诗,提笔续道:此身合是诗人未?细雨骑驴入剑门。山居日的云,终究比文字更接近诗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