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秋日絮语:重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》
十月二十三日 阴转晴
清晨推开窗时,庭院里的银杏叶正簌簌落下。这场景让我突然想起史铁生先生在《秋天的怀念》里写的那句:"黄叶铺满小径时,母亲总会拿着扫帚,把秋天拢成一座金色的小山。"
一、文字里的秋日温度
午后重读这篇散文,发现那些曾被忽略的细节在秋光里格外鲜明。史铁生用瘫痪者的视角描摹的秋天,竟比健全人看到的更鲜活——母亲藏在皱纹里的担忧,轮椅压过落叶时细碎的脆响,还有总被刻意摆在窗台正中的那盆菊花。
"她总说菊花最懂秋意,我却嫌它开得太过用力"
这段文字像突然刺进心里的银杏叶梗。我们何尝不是总在失去后,才懂得那些笨拙的关爱?
二、轮椅上的秋色经纬
特意推着自行车去郊外寻找文中提到的"铺满梧桐叶的斜坡"。三十年过去,沥青路早已覆盖了泥土,但当我闭眼聆听车轮碾过落叶的声响,突然明白史铁生笔下"像踏碎无数个小小太阳"的比喻——残疾让他对细微触觉有着惊人的感知力。

这片斜坡如今是市民散步的热门景点
三、怀念的双重镜像
黄昏时收到母亲从老家寄来的毛衣。包裹里夹着张字条:"看到商场有菊花糕,想起你小时候..."刹那间泪如雨下。原来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《秋天的怀念》里未竟的对话:残疾作家怀念母亲,游子怀念故乡,而人类永远怀念着逝去的美好。
- 史铁生的秋天是具象的:轮椅、扫帚、病历本
- 我们的秋天是抽象的:微信语音、快递包裹、电子相册
临睡前把菊花糕摆在窗台正中。月光给包装盒镀上银边,恍若当年那个被母亲精心照料的白瓷花盆。这个秋天,我们终究接过了传递怀念的接力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