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起遇石记
清晨微雨初歇,我漫步至后山小径,忽见苔痕斑驳处卧着一方青石,形如伏龟,背刻"石可"二字,笔力遒劲如刀斫。这让我想起《古诗 石可》中"石可补天裂,心能载月明"的句子,一时怔忡。
石中窥史
蹲身细看,石缝里嵌着半片青瓷,应是宋时龙泉窑的残片。指腹抚过冰凉的刻痕,突然明白这或许曾是某位隐士的砚台——古人常以"石可"喻坚贞,陆游"石可转也心不移"的诗句蓦然浮上心头。雨珠从竹叶滚落,在石面碎成星芒,恍惚听见千年前墨锭研磨的沙沙声。
午后考据
归家后查阅《金石录》,竟发现明代画家沈周有首题画诗:"石可丈人峰下立,云生处士袖中寒"。这方青石或许见证过文人雅集,那些消散在风里的吟诵,此刻却借由《古诗 石可》的意象重新拼凑。窗外的雨又密了,砚台里的墨迹像化开的夜色。
暮色沉思
傍晚再访时,青石已沐在琥珀色的夕照里。突然悟得"石可"二字不仅是命名,更是一种生命姿态——如白居易笔下"石可攻玉"的砥砺,亦如黄庭坚"石可漱流"的淡泊。取出随身带的《古诗 石可》抄本,在石畔读完最后一句"石语铮铮月满庭",忽觉山风穿林而过,带着唐宋明清的余韵。
后记:夜归提笔记此,墨在宣纸上洇出石纹般的肌理。想起《古诗 石可》注疏中提到的"石史"传统——每块石头都是凝固的时光。这方无名青石,终因与古诗的相遇而有了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