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饮酒日记
癸卯年菊月十五·微醺札记
暮色四合时,独坐东窗下。案头摊着《陶渊明集》,页角正停在《饮酒·其五》——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。手边白瓷杯里漾着半盏梅子酒,琥珀色的光晕在斜照里流转,恍若盛着千年的月光。
诗酒相逢的刹那
总觉古人之饮与今人殊异。读太白《月下独酌》,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之句,酒盏中浮起的不是酒精,而是整个盛唐的孤傲与浪漫。今人饮酒多求酣畅,而古人杯盏间盛放的,却是山河岁月、人生况味。东坡在《临江仙》里写“夜饮东坡醒复醉”,三更家童鼾声如雷时,他拄杖听江声,竟生出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”的慨叹——这般境界,岂是今人酒吧买醉所能企及?
杯中见天地
陶渊明在《饮酒二十首》序言中自述:“余闲居寡欢,兼比夜已长,偶有名酒,无夕不饮。顾影独尽,忽焉复醉。”这“忽焉复醉”四字妙极,不是刻意求醉,而是在与自我对话间不经意坠入微醺之境。他的饮酒诗从不写杯觥交错,只写“采菊东篱下”的悠然,“寒裳顺止”的旷达。酒在此处不再是物质的醇浆,而是通向精神自由的舟楫。
夜渐深时重读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忽然懂得古人饮酒的真谛——重要的从来不是酒,而是那个愿与你共饮的人,是那个值得以酒相邀的黄昏。此刻窗外虽无雪,但秋雨淅沥,竟生出跨越时空的共情,仿佛看见千年前那盏温热的酒浆里,漾着整个华夏文明最温情的倒影。
酒香里的文明密码
从《诗经》“我有旨酒,以燕乐嘉宾之心”的宴饮之乐,到李清照“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晚来风急”的愁绪;从王维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的壮别,到晏几道“彩袖殷勤捧玉钟,当年拚却醉颜红”的追忆——酒始终是中国人情感的载体。这些浸润着酒香的诗词,早已将饮酒升华成一种文化仪式,其间蕴藏着中国人特有的生命哲学:既能在酒中抒发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的豪情,也能体悟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的深邃。
夜半合书时,梅子酒已见底。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酒与诗词相系——酒是液体的诗,诗是文字的酒。都在似醉非醉间,照见最真实的魂灵。今人虽不复古人之风雅,但若能在这喧嚷尘世中,偶效古人“引壶觞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颜”,或许便能在这杯盏之中,触摸到那份超越时空的宁静与旷达。
古诗朗诵比赛日记50字合集
古诗朗诵 50 首目录 1.《诗经国风.周南》 2.《蒹葭·诗经·国风·秦风》 3.《观沧海》[东汉末年] 曹操 4.《饮酒》·陶渊明 5.《送杜少府之赴蜀州》 王勃 6.《次北固山下》唐 王湾 7.《使至塞上》王维 8.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李白 9.《行路难》·李白 10.《望岳》杜甫 11.《春望》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