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古诗词三峡游记

古诗词三峡游记

朝发白帝城,暮至江陵畔

清晨的薄雾还笼罩着白帝城的红墙黛瓦,我站在夔门的古渡口,耳边仿佛回荡着李白那首《早发白帝城》的千古绝唱:"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"游轮的汽笛声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,这场追寻古诗词意境的峡江之旅,正沿着诗仙的足迹缓缓启程。

"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"——千年后的猿声虽已稀少,但两岸的青山依旧层峦叠嶂。游轮破开翡翠般的江面,瞿塘峡的夔门如同巨大的天然屏风缓缓打开,赤甲山与白盐山隔江对峙,在朝阳下泛着赭红与银白的光泽,恰似杜甫笔下"赤甲白盐俱刺天"的雄奇景象。

巫山十二峰的诗意邂逅

午时行至巫峡,江面忽然变得朦胧起来。细雨如丝,将神女峰笼罩在缥缈的云纱之中。我忽然理解为何元稹会写下"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"——这里的云雾确实有着别处难寻的灵性。导游指着若隐若现的山峰讲解道:"那座像书生捧书的是集仙峰,旁边形似凤凰展翅的是起云峰..."每一座山峰都承载着千年传说,与苏轼《巫山》诗中"峨峨十二峰,永作妖鬼乡"的意境悄然重合。

西陵险滩与古人对话

傍晚时分进入西陵峡,江流明显湍急起来。现代航运工程虽已让"险滩恶水"成为历史,但留在岩壁上的纤夫石痕仍诉说着往日的艰辛。我倚在船舷边,恍惚看见陆游在《入蜀记》中描述的"夹江千峰万嶂,有竞起者,有独拔者"的恢弘画卷。手机里播放着郦道元《水经注》的朗诵:"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..."文字与实景的交融让人顿生穿越时空的感动。

当游轮经过三游洞时,同行的老先生即兴吟诵起白居易《初入峡有感》:"上有万仞山,下有千丈水。苍苍两崖间,阔狭容一苇。"几位外国游客虽不懂中文,却都举着相机记录下这充满文化韵味的瞬间。或许正如刘禹锡在《竹枝词》中所写:"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",三峡的魅力不仅在于山水,更在于这种跨越语言的文化共鸣。

灯火阑珊的峡江之夜

夜幕降临时,游轮停靠在秭归码头。对岸的灯火倒映在江面上,仿佛把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中"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"的幻境呈现在眼前。我在船舱里重读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,窗外恰巧飘起细雨,巴山夜雨的愁思与今日峡江的安宁形成奇妙对照。或许千年来诗人们描绘的不仅是风景,更是人类面对壮丽山河时永恒的情感震颤。

这一日的航行,像翻阅一部长卷形的诗集。每个转弯处都是新的诗行,每座峰峦都是立体的字符。古诗词中的三峡与现实中的山水相互印证,最终在暮色中融为一幅水墨长卷。当我合上日记本时,终于明白为什么历代文人总要"行万里路"——唯有真正站在夔门的江风中,才能听懂那穿越千年的猿声与诗韵。

古诗三峡考试题目及答案

10.《三峡》出自()A.《水经》B.《水经注》C.《山海经》D.《徐霞客游记》二、多项选择题(每题2分,共20分)1.以下哪些是描写三峡景色的特点()A.山高岭连B.水大流急C.清幽秀丽D.萧瑟凄清 2.下列句子中能体现三峡山的特点的有()A.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B.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 C.绝巘多生怪柏D.林寒涧...

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

三、古诗词情景默写(每题 2 分,共 10 分) 1.《三峡》中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景色的句子是:“,,, ,良多趣味。” 2.《答谢中书书》中描绘清晨景色的句子是:“,。” 3.《记承天寺夜游》中描写月色澄澈、竹柏倒影的句子是:“,,。” 4.《使至塞上》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:“,。” 5.《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