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1月15日 夜
窗外的秋风卷着落叶,沙沙作响。我点燃那盏铜制的古诗蜡烛,跳动的火苗在玻璃罩内投下斑驳的光影,将书桌上摊开的《唐诗三百首》映得忽明忽暗。
烛光里的千年对话
烛芯爆出细微的噼啪声,恍惚间仿佛听见杜甫在吟诵"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"。这盏复刻唐代造型的古诗蜡烛,是去年在西安博物馆旁的文创店所得。蜂蜡混合沉香的独特气息,与寻常蜡烛截然不同,带着某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。
"何当共剪西窗烛"——李商隐的诗句突然浮现在脑海。古人没有电灯,烛火便是他们深夜创作的唯一光源。此刻我的钢笔在宣纸信笺上划过的沙沙声,是否与千年前诗人们笔走龙蛇时的声响重合?
光影交织的灵感
烛焰突然剧烈摇晃,墙上的影子便跟着跳起胡旋舞。这让我想起白居易笔下"转轴拨弦三两声"的琵琶女。现代人总抱怨没有写作灵感,或许缺的正是这样一盏能照见内心的古诗蜡烛。当电子屏幕的蓝光被温暖的烛色取代,那些被快节奏生活压抑的诗意,竟如春溪解冻般汩汩涌出。
记下三行短诗后,我抬头发现玻璃罩内壁已凝结细密蜡泪,宛如琥珀包裹着远古的蝉翼。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"蜡炬成灰泪始干"吧。吹灭蜡烛的刹那,青烟在月光中盘旋上升,带着未写完的诗句飘向星辰。
余温中的顿悟
重新点亮台灯时,突然理解为何古代文人总爱在烛下创作。那摇曳的光亮既不会如昼日般刺目,也不似现代灯具那样直白,恰似中国美学追求的"隔帘看月"之境。古诗蜡烛照亮的不仅是纸张,更是那颗被尘世喧嚣蒙蔽的文心。
铜盏余温尚存,我摩挲着烛身上錾刻的《春江花月夜》诗句,决定明日要去淘些松烟墨,在真正的烛光里尝试写幅蝇头小楷。毕竟,有些体验是LED灯永远无法给予的——比如烛火舔舐黑暗时,那稍纵即逝的灵感闪光。
与明月相关的古诗
与明月相关的古诗 《静夜思》原文: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一、衍生注释:“疑”是好像、以为的意思。“举头”就是抬头。诗人在异乡,夜晚看到床前的月光,一开始还以为是地上结了霜呢。二、赏析:这首诗特别简单,但是意境超棒!短短二十个字,就把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先是把月光误认成...
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背诵与理解模拟测试卷
(1) 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 悠然:___(2) 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 流萤:___(3) 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 济:___3.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,正确的打“√”,错误的打“×”。(1) 《静夜思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著名诗篇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___(2) “海...
中秋赏月手抄报教程
抄古诗时,字要写工整,每首诗旁边配个小插图——《静夜思》画个诗人站在窗前,《水调歌头》画几个古人围坐赏月,《天竺寺》画桂花落在石桌上。-习俗讲细节:可以写“燃灯”(广东、香港中秋会挂灯船,用竹条扎成,挂在屋檐下)、“祭月”(老北京会摆供桌,供品有月饼、西瓜(切成莲花状)、苹果,月亮升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