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军行·烽火照西京——一位新兵的戍边日记
戊戌年冬月初七 朔风卷雪
晨起时帐外白茫茫一片,竟与《从军行》中"烽火照西京"的壮烈截然不同。我裹紧崭新的棉甲,想起离家时母亲将这句诗绣在帕子上塞进我行囊。此刻帕子贴着心口发烫,仿佛能听见盛唐战鼓在雪原回荡。
【操练札记】
校场铁衣结冰,弓弦冻得脆响。百夫长教我们以雪拭刃,说这是古人"牙璋辞凤阙"的智慧。傍晚炊烟升起时,看见远处烽燧台与晚霞烧成一片,突然懂了什么叫"心中自不平"——不是恐惧,是胸膛里有什么在破土发芽。
己亥年二月廿三 沙砾灼日
巡逻至第三烽火台,在夯土墙缝发现半截残碑。同袍说这是汉代戍卒刻的《从军行》,字迹早被风沙啃噬得模糊。我用枪尖小心刮去浮沙,"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"的笔画竟像刀刻在我眼底。夜归时银河垂落戈壁,恍若千年前照过那些执戟人的同一条星河。
- 今日收获:学会用红柳枝生火
- 明日任务:检修西南角楼弩机
庚子年中秋 月满边关
今夜不用轮值,大伙分食长安捎来的胡麻饼。火长突然吟起"琵琶起舞换新声",老马夫就着节拍敲响铜壶。我望着月亮想,这轮明月见过多少"高高秋月照长城"的夜晚?或许每个朝代都有个写《从军行》的诗人,都有群对着月亮想家的兵。
后记:三年戍期将尽,残破的诗集早已翻烂。但每当烽燧狼烟升起时,那些诗句就会自动在唇齿间列队,比枪戟更锋利,比铠甲更温暖。
古诗从军行·烽火照西京翻译赏析
古诗从军行·烽火照西京翻译赏析 《从军行·烽火照西京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。其古诗全文如下: 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 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龙城。 雪暗雕旗画,风多杂鼓声。 宁为百夫长,胜做一书生。 【前言】 《从军行》是初唐诗人杨炯边塞诗的代表作,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,实际为一首五言律诗,反映从军的辛苦。 【注释】...
《从军行》(烽火照西京)一诗描写了哪位诗人想象中的从军经历?
答案:C 解析:本题考查唐代边塞诗《从军行》的创作背景。杨炯作为初唐四杰之一,其《从军行》通过想象描写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的全过程。诗中'烽火照西京''牙璋辞凤阙'等句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。王昌龄虽也创作过《从军行》,但其作品描写的是真实的边塞见闻(如'青海长云暗雪山')。李白和高适虽为唐代著名诗人...
《从军行》(烽火照西京)一诗描写了哪位诗人从军的想象经历?
《从军行》(烽火照西京)一诗描写了哪位诗人从军的想象经历?A. 李白 B. 王昌龄 C. 杨炯 D. 刘长卿 答案:C 解析:本题考查唐代边塞诗《从军行》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。选项分析:A项李白虽创作过《从军行》,但并非题干所述内容;B项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是边塞诗,但未提及其个人从军经历;D项刘长卿的《从军行...
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古诗拼音版合集
杨炯唐诗《从军行·烽火照西京》 《从军行》是初唐诗人杨炯边塞诗的代表作,借用古乐府曲调名 为题目,实际为一首五言律诗,反映从军的辛苦。 《从军行·烽火照西京》 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 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龙城。 雪暗雕旗画,风多杂鼓声。 宁为百夫长,胜做一书生。 【注释】 1 从军行:为乐府《相和歌·平调...
阅读诗歌,完成后面题目。从军行杨 炯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牙璋辞凤阙...
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龙城。雪暗凋旗画,风多杂鼓声。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从题材上看,本诗属于 诗。本诗最后两句采用了 的抒情方式,既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,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一往无前、战无不胜的的民族心态,读来令人豪情满怀。任选一个...
《从军行》(烽火照西京)的作者是()
《从军行》(烽火照西京)的作者是()《从军行》(烽火照西京)的作者是()A. 杨炯 B. 王勃 C. 卢照邻 D. 骆宾王 A 本题考查初唐四杰的作品归属。《从军行》(烽火照西京)是杨炯的边塞诗名篇,其中"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"为传世名句。A选项正确。错误选项分析:B. 王勃以《滕王阁序》闻名,诗歌代表作如《送...
《从军行》表达了什么主旨?从军行 (杨炯)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牙璋...
从军行 (杨炯) 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 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龙城。 雪暗凋旗画,风多杂鼓声。 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 答案: 答: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,抵御外患的过程(意思相近即可) 考查知识点:诗词鉴赏 诗词作者简介,重点词语与译文: 杨炯(650—?),华州华阴(今陕西华阴市)人,唐代著名文学家、诗人。...
杨炯的从军行 翻译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.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...
杨炯的<从军行> 翻译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.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龙城.雪暗雕旗画,风多杂鼓声.宁为百夫长,胜做一书生.答案:〔注释〕1.《从军行》:乐府旧题,属《相和歌辞·平调曲》,多以军旅战争之事为题材.2.蜂火: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.从边境到内地,沿途高筑烽火台,有敌情就在台上点火示警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