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面桃花相映红:春日寻芳日记
2023年3月15日 晴 微风
晨起推窗,忽见远处山坳浮起一片绯云,方惊觉已是唐人崔护诗中“桃花依旧笑春风”的时节。遂携一卷《全唐诗》,往城南山野寻那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的意境。
一、初遇桃林
沿溪行三里许,忽见百株桃树临水而立,恰如王维笔下“雨中草色绿堪染,水上桃花红欲燃”之景。枝头春萼初绽,深浅绯红参差其间,偶有白鹭掠水而过,惊落花瓣如雨。想起白居易“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”之叹,方知古人诚不我欺。
二、花下读诗
择一虬枝盘曲的老桃树坐下,翻至《题都城南庄》。崔护“去年今日此门中”的怅惘,与眼前灼灼其华的花枝形成奇妙映照。忽有牧童驱牛而过,笛声惊起雀鸟,粉白花瓣簌簌落满书页,竟应了杜甫“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”的闲趣。
偶遇扫花老妪,笑问:“娘子也来赶桃花汛?”方知当地称花期盛极为“汛”。老人指远处青瓦粉墙:“那处原是崔护题诗的古庄址,如今只余这桃林年年赴约。”语罢轻吟当地歌谣:“桃花血染三月天,城南旧事化啼鹃。”
三、花影人情
日影西斜时,见少女着汉服在花间摄影,粉裳与桃色交融,真真是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的现代注脚。她们笑谈着要制桃花酿、压花笺,延续着千年来中国人对桃花的痴情。想起李贺“况是青春日将暮,桃花乱落如红雨”的伤春,此刻却觉得,桃花零落亦是一种壮美的奉献。
归途折枝供瓶,暮色中桃瓣泛着珠光。忽悟桃花在中国诗文中从来不仅是植物,更是时间的刻度、情感的载体。从《诗经》“桃之夭夭”的婚祝到红楼黛玉葬花的悲吟,这一抹绯红早已渗入民族的血脉。今人虽不复骑马看花的风雅,但追求美的心境,始终与古人隔空共振。
愿明年此日,仍能来此看人面桃花相映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