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七古诗·秋日独坐书怀

七古诗·秋日独坐书怀

壬寅年八月廿三 晴

晨起推窗,见庭前老槐叶落如雨,方惊觉已是深秋。檐角铁马叮咚,恍若故人叩门而至。取案头《王右丞集》闲翻,忽见"独坐悲双鬓,空堂欲二更"句,心下怆然,遂以七古诗体记此日所思。

一、晨光碎金

卯时三刻,东天既白。斜光穿牖,照见尘寰细微。砚中宿墨凝霜,以呵气润之,乃觉指尖凉意渐侵衫袖。槐籽簌簌击打石阶,其声如梵磬,竟与二十年前寄居山寺时所闻无二。忽忆摩诘"雨中山果落"之句,而今身在红尘,果落之声亦成警策。

二、午窗忆旧

日昳时分,煮普洱茶独饮。茶烟袅袅,幻作故园炊烟。记得总角之年,常偎祖母膝下听诵《篁中记》。老人目眇,以枯指点读七古诗行,声如裂帛:"明月皎夜光,促织鸣东壁"。而今重檐之下,唯闻空调机组嗡鸣,竟不知促织何时绝迹于市井。

三、暮色熔金

酉正过一刻,登西郊废台观落日。铁轨纵横处,晚班列车碾碎霞光。忽有少年抱吉他唱《渭城曲》,沙哑声线撕开暮色:"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"。千年七古的苍凉,竟在电声和弦里获得新生。台下拾荒老者拄杖静听,银发如芦苇摇荡在秋风里。

四、夜读有感

归来展读《昭明文选》,见曹子建《箜篌引》"惊风飘白日,光景驰西流"。忽闻手机震动,友人发来都市霓虹照片,流光溢彩处尽是英文字符。自笑今人作七古,纵使严守平水韵,终究难复汉魏气象。然转念思之,太白当时亦是革新辈,何必拘泥古调?遂以钢笔蘸朱墨,于稿纸涂写新句:"玻璃幕墙割云絮,霓虹幻作旧星辰"。

夜半掩卷,但见窗外新月如钩,恰似古人遗落的玉璜。忽然明了七古诗的真髓,不在字句工拙,而在那点贯通古今的悲悯。今之视昔,亦犹后之视今,纵使沧海桑田,人间情致终究相似。且以杜子美《阁夜》韵作结:"卧龙跃马终黄土,人事音书漫寂寥"。

《秋日书怀寄白宾客》

《秋日书怀寄白宾客》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[ 唐 ] 刘禹锡 州远雄无益,年高健亦衰。 兴情逢酒在,筋力上楼知。 蝉噪芳意尽,雁来愁望时。 商山紫芝客,应不向秋悲。 一、作者简介 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 贞元九年(793),和柳 宗元同榜进士及第。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,官监察御史。永贞年间,参与王 叔文革新运动,被贬...

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及诗意

唐代刘禹锡的《秋日书怀寄白宾客》翻译如下: 苏州远离京城抱负远大又有何益,年纪大时即使康健也难以抵挡衰老的侵袭。 兴致来时正好有酒,筋力衰竭多少上楼便知。 一声蝉呜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,见雁南飞而帐然北望是因为怀思远在洛阳的你。 我想你虽任闲官而自称“商山紫芝客”,也不会见秋风而作悲秋之词。 原文:...

秋日书怀寄白宾客翻译

秋日书怀寄白宾客翻译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原文如下: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唐·刘禹锡 州远雄无益,年高健亦衰。 兴情逢酒在,筋力上楼知。 蝉噪芳意尽,雁来愁望时。 商山紫芝客,应不向秋悲。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翻译如下: 苏州远离京城抱负远大又有何益,年纪大时即使康健也难以抵挡衰老的侵袭。 兴致来时正好有酒,...

【名师讲题】刘禹锡《秋日书怀寄白宾客》阅读训练及答案

秋日书怀寄白宾客① 刘禹锡 州远雄无益,年高健亦衰。 兴情逢酒在,筋力上楼知。 蝉噪芳意尽,雁来愁望时。 商山紫芝客②,应不向秋悲。 【注】①这首诗作于大和七年,刘禹锡京官外调,担任苏州刺史。白宾客即白居易,时为太子宾客。②商山,太子宾客的别称;紫芝客,白居易曾在诗中自称“白衣居士紫芝仙”。 15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