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1月15日 阴转小雨
今天重读冰心《母亲》时,400字的读后感作业竟让我写了整整三页。台灯将稿纸照得发亮,恍惚间看见母亲当年在缝纫机前佝偻的背影,针脚细密得如同她从不言说的爱。
一、文字里的温度
散文中"母亲呵!你是荷叶,我是红莲"的比喻,让我想起初中暴雨天校门口那个撑着破伞的身影。400字的读后感里,我反复修改着对这段的感悟——原来文学最动人的力量,是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泪光。
二、细节处的惊雷
作家描写母亲"用树皮般的手掌拢住我的额头"时,我的钢笔突然漏墨了。蓝黑色的污渍在"400字读后感"的标题下晕开,像极了我发烧那晚,母亲用酒精棉球在我额头画出的凉意。这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细节,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具穿透力。
"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不过是望着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"——我在读后感第2段引用了这句话,突然意识到:400字的限制怎能盛下三十年的光阴?
三、未完成的作业
最终交上去的400字读后感,删掉了所有关于母亲白发和皱纹的描写。但日记本里还藏着未写完的段落:那年她偷偷在我行李箱夹层塞的晕车药,视频通话时总说"不用惦记"的谎言,以及永远比我早醒半小时的闹钟...这些文字终将突破400字的樊笼,在时光里长成参天的思念。
雨滴开始敲打窗棂,像母亲年轻时哼唱的摇篮曲节奏。合上日记本时忽然明白:最好的读后感,或许是用余生慢慢写就的,关于爱的实践。
万家灯火,一盏归处读后感450字
《万家灯火,一盏归处》(一)开篇:夜归的触动 傍晚,城市被霓虹点亮。小李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,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。路边的店铺里传出欢声笑语,各家各户的窗户透出温暖灯光,那星星点点汇聚成绚烂图案,仿佛一幅巨型拼图,向每一个归人展示着生活的百态与温馨。他望着那一盏盏灯,心里泛起一阵暖意,不由想到了自己那虽小却...
点亮生命灯火,做自己的一盏灯——《点亮生命灯火》读后感
”“教师的职责在于怀着对每个学生生命的敬畏和虔诚,手持火种,点燃他们精神成长的灯火……唤醒他们对真、善、美的渴望,对祖国富强、人民幸福的追求。”书本一直放于书桌上,仿佛是在于老师面前聆听她的教诲,反思自身言行。整本书,并不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,而是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思索。于老师说:“每一堂课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