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结果

为您找到约 4657 条关于 "感恩" 的结果

送母回乡古诗日记

现代诗歌 2025年10月08日 9 次浏览
送母回乡古诗日记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晴今日完成了送母回乡的旅程,心中百感交集,遂以日记记之。晨光熹微时,我便驾车至母亲城中小屋,接她返回三百里外的故里。母亲年近七旬,发丝如雪,步履虽缓,眼神却明亮如昔。她手提一篮旧物,多是些泛黄的照片和手写信件,喃喃道:“这些得带回去,你外公外婆会念想的...
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——记母亲为我缝补衣衫的温暖瞬间

现代诗歌 2025年10月08日 5 次浏览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——记母亲为我缝补衣衫的温暖瞬间昨夜整理衣柜时,那件藏青色毛衣从衣堆里滑落,袖口处细密的针脚在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光泽。我忽然想起孟郊《游子吟》中"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"的诗句,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。一针一线总关情那是大三的深秋,我赶论文到凌晨三点,起身时毛衣袖口被桌角铁片勾出巴掌...

赠汪伦古诗解释:一首离别诗的情感日记

现代诗歌 2025年10月08日 6 次浏览
赠汪伦古诗解释:一首离别诗的情感日记今天,我重温了李白的《赠汪伦》,这首短短四句的古诗,却像一汪深潭,映照出人间最真挚的离别情感。作为一首以赠汪伦古诗解释为中心的日记,我想记录下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,以及它如何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弦音。赠汪伦古诗的背景与表面含义首先,让我解释一下赠汪伦古诗的基本内容。...

古诗州西的黄昏漫笔

现代诗歌 2025年10月08日 7 次浏览
古诗州西的黄昏漫笔一隅古意与时光的交织傍晚五时三刻,我踩着斑驳的石板路踱进古诗州西的老巷。夕阳将青砖墙上的藤蔓染成琥珀色,檐角的风铃偶尔叮咚,像是某首唐诗里遗落的平仄。"州西暮色锁重楼,一脉炊烟万古愁"——这不知哪位古人题在茶肆木柱上的残句,此刻竟在光影里鲜活起来。二、市井里的诗性流淌转角处卖藕粉的...
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——记我的恩师

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8日 5 次浏览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——记我的恩师一、三尺讲台上的"春蚕"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,照在李老师微微泛白的鬓角上。她正俯身给前排的学生讲解习题,粉笔灰沾满了她的袖口,让我忽然想起李商隐那句"春蚕到死丝方尽"。二十三年教龄的她,就像诗里写的春蚕,把知识的丝线编织成我们成长的锦缎。1.1 永不...

出塞中的沉思: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

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8日 6 次浏览
《出塞》中的沉思: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个关于历史与和平的日记日期:2023年10月26日 天气:阴,微凉今天重读王昌龄的《出塞》,那句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”像一枚楔子,敲进我思想的缝隙,让我整日陷入一种跨越千年的沉思。这首诗作为打仗古诗的典范,其苍凉与雄浑,不仅是对古代战争的真实写照,更...
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——记我的恩师

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8日 5 次浏览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——记我的恩师一窗昏晓送流年清晨推开办公室的门,又看见王老师伏案批改作业的背影。晨光透过玻璃窗,将她的白发染成金色,桌上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水映着斑驳的光影。这场景让我想起李商隐那句"春蚕到死丝方尽",她就像吐尽最后一缕丝的春蚕,把三十载光阴都织进了我们的成长里。二、讲台上...

清明古诗的赏析与踏青日记

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8日 6 次浏览
清明古诗的赏析与踏青日记一、古韵中的清明意境清明时节,读杜牧的《清明》——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总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节日的自然景象,更通过“雨纷纷”和“断魂”的意象,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逝者的怀念。赏析这首诗,我体会到古人如何将情感与自然融合:雨丝的绵密,仿佛是天...

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

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8日 11 次浏览
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日江畔的哲思清晨漫步于江边,偶然见到三五成群的鸭子在江水中悠然游弋,忽而想起苏轼那千古名句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。此情此景,竟与数百年前的诗意如此契合,不禁令人感叹自然与文学的交融之美。江水在春风的吹拂下,泛起微微涟漪,鸭子们似乎最早感知到这水温的变化,它...

小池荷叶雨声急日记

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8日 6 次浏览
小池荷叶雨声急日记七月十五日 星期三 雨清晨醒来,窗外已是一片淅沥。推窗望去,院角那小池中,荷叶正被雨点打得沙沙作响,恍若杨万里的诗句“小池荷叶雨声急”在眼前活了过来。这雨声不急不躁,却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韵律,让我不觉拿起日记本,记录下这被古诗点亮的雨天。池畔观荷撑伞走到池边,只见雨珠在荷叶上翻滚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