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中的思考日记
——3分钟名篇散文带来的心灵触动
清晨五点,窗外还笼罩着薄薄的雾气。我坐在书桌前,翻开那本泛黄的《3分钟名篇散文集》,忽然觉得这个时刻格外适合品味那些短小精悍的文字。
第一分钟:与文字相遇
指尖划过冰心的《小橘灯》,短短八百字却勾勒出抗战时期的人间温情。散文中那个提着自制小橘灯的女孩,在黑暗中为陌生人照亮前路的身影,让我想起昨日地铁里为我扶住电梯门的快递小哥。生活里的微光,原来一直都在。
第二分钟:思绪的涟漪
读到朱自清《背影》里父亲翻越月台的片段,眼眶突然发热。这让我想起上周父亲悄悄塞进我行李箱的胃药,他总说"城里买药不方便"。散文里的细节描写像一面镜子,照见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深情。
第三分钟:自我的对话
合上书本时,窗外的雾气已经散去。老舍在《济南的冬天》里写的"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",此刻倒像是描摹我窗外的景致。忽然明白这些3分钟名篇散文的魔力——它们不是要我们记住华丽的辞藻,而是唤醒感知生活的能力。
今天的日记写着写着就超时了。但有什么关系呢?好的文字本就应该像茶香,初尝清冽,回味绵长。那些散文大家用三分钟讲完的故事,或许值得我们用三十分钟来思考,用三天来实践,用三个月来沉淀。
晨光越来越亮,在笔记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我决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,让这些3分钟的名篇散文,成为每天与自己对话的仪式。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学会在碎片中寻找永恒。
勤奋作文用户编辑精选
“懒惰:未必是坏的。懒惰是因为不愿花太多时间在一件简单的事物上。宁愿躺着休息也不愿去做。但是,懒惰的人并不是单单躺着休息,他总是在思考一些可以省力的办法,思绪的不断活动,激发了内在的潜力,使一件事情简单的结束。例如,一位懒惰的读书人。当考试即将来临时,看着桌上成堆的练习卷,不做不行,做下去可是会花许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