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忆性散文初一:那年初见日记本
一、墨绿色的绒面笔记
那本墨绿色绒面日记本是母亲在我升入初中那年中秋所赠,封皮烫着银色的藤蔓花纹,翻开时总带着樟木与墨水混合的气息。彼时我刚褪去小学的稚气,穿着略显宽大的蓝白校服,站在初一教室的走廊上,望着梧桐叶间隙漏下的阳光,忽然觉得应当为这崭新的时光留下些什么。
二、初书时的笨拙
九月三日的首篇日记仅有两行:"今日发新书,英语老师声音很甜。后排男生传纸条被罚站。"写罢自觉寡淡,又用钢笔在页脚补了朵歪斜的梅花。此后每日睡前必伏案疾书,从食堂红烧肉的咸淡到数学老师的口头禅,甚至窗前经过的麻雀羽毛颜色,皆成为郑重其事的记录。笔尖常因用力过猛戳破纸张,墨团晕染处便画个笑脸遮盖——那是我与自己的秘密契约。
三、光影里的沉淀
深秋某日,班主任朗读鲁迅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时,忽然说道:"记忆会褪色,但文字能让瞬间成为永恒。"我低头摩挲日记本粗糙的页缘,忽然懂得这本子的重量。当冬雪第一次覆满操场时,我已能写下三百字描写初雪的场景,且不再纠结于"像白糖还是像棉絮"的比喻,转而记录同学们打雪仗时衣领灌进雪粒的狼狈欢笑。
四、年轮般的印迹
待到期末复习时,日记本已写满大半。某夜整理错题集时偶然重读初期的 entries,惊觉九月那个因橡皮擦丢失哭鼻子的自己,如今已能淡定应对月考失利。纸张翻动间飘出干枯的桂花标本,那是十月从校园桂树下拾得夹入的,当时写着"但愿明年此时仍能闻到此香",而此刻墨迹犹新,花香却已沉淀为岁月的琥珀。
五、永续的初声
如今翻阅这本边缘微卷的日记,初一整年的晨光暮色皆在字句间复活:三月午后的雷雨气息、五月广播操比赛的进行曲、期末考前教室通明的灯火...那些曾以为平凡琐碎的日常,经时光酝酿竟显露出珍珠般的光泽。原来每个"当下"都是未来终将怀念的过去,而文字恰似一方神奇砚台,能让逝水重聚,让初心永驻。纵使往后岁月如洪流奔涌,这墨绿封皮里的世界,永远住着那个在作文纸上写下"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"的初一少年。